螺旋粉虱
粉虱科盘粉虱属动物
螺旋粉虱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具有传播方式多样、寄主种类多和繁殖速度快等特点。
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卵:呈半透明无色,大小约0.29*0.11mm,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卵之一端有一柄状物。卵呈半透明无色,初产时白色透明,随后逐渐发育变为黄色。
若虫:共有四龄。各龄大小为0.28*0.12、0.48*0.26、0.67*0.49及1.06*0.88mm。各龄初蜕皮时均透明无色、扁平状,但随着发育逐渐变为半透明且背面隆起。各龄体形相似,但随发育程度由细长转为椭圆形。第一龄若虫具分节明显之触角与具功能性之足,而其他龄期若虫之触角与足则均退化。前一至三龄若虫分泌之腊粉量较少且短,至第四龄若虫时分泌之腊粉量才大增且其絮毛可长达8mm。
成虫:初羽化时翅透明,几小时后翅面覆有白粉。成虫腹部两侧具有蜡粉分泌器,初羽化时不分泌蜡粉,随成虫日龄的增加蜡粉分泌量增多。雄虫腹部末端有铗状交尾握器。雌雄个体均具有两种形态,即前翅有翅斑型和前翅无翅斑型。前翅有翅斑的个体明显较前翅无翅斑的大,雌性体长分别为1.55±0.05(1.40一1.65)mm和1.75±0.08(1.55—1.90)mm,雄性体长分别为1.55 4-0.05(1.45一1.65)和2.46 4-0.19(2.10一2.70)mm。
发生消长规律
雄虫较雌虫早羽化,羽化盛期在早上6~8点。雌雄性比为1.5:1。交尾发生于下午,雄虫先开展双翅并快速上下拍动以吸引雌虫接近,继而交尾。成虫迁飞盛期于清晨5~7点,但气温低或阴天其活动时刻延后。一般而言雄虫迁飞力较雌虫弱,多停留在原寄主植物叶上。雌虫卵巢内卵之成熟度与日龄有关,至第三日龄后雌虫才开始陆续由原寄主植物处向上盘旋迁飞,以寻找新寄主植物之嫩叶产卵。雌虫产卵于叶背,卵粒散列呈特殊螺旋状,且有白色腊粉。每一个卵圈内之卵数11~53粒不等。卵有一小柄,直立插入叶之气孔内。25度时雌、雄寿命各为15与12天,单产雄性孤雌生殖,终生产卵量65.2粒。若虫共有四龄,仅第一龄若虫能行动。若虫初孵化后集体爬行至附近之叶脉处即固着取食。一世代发育期与存活率视温度而定,在菜豆上25度时完成一世代需时26.5天,存活率为91.9%。其中卵及第一龄至第四龄若虫期各需7.0及5.1、3.4、4.4、5.5天;存活率各为100及98.2、100、97.3、96.2%。成虫活动之适温带为12.3~32.3度。螺旋粉虱之发生与危害寄主植物种类之多寡均有季节性,在台湾螺旋粉虱盛发生于秋季(10~12月),春、冬季次之,夏季很少;而螺旋粉虱危害寄主植物之种类亦以秋季最多,春、冬季次之,夏季最少。由于雌虫喜产卵于新叶,因而施用氮肥与修剪枝条后常可促进螺旋粉虱族群密度之增长。但大雨、低温则会减少该虫之族群密度。
产卵行为
螺旋粉虱的卵巢为发育未成熟型,卵的成熟程度与成虫的日龄有关。刚羽化的成虫卵巢未发育完全。在260c、RH 75%±10%条件下,成虫羽化15 h后卵发育成熟,第2天开始产卵,直至死亡。卵多产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部分产于叶片正面;在实验室内条件下,除寄主植物外,还可在养虫笼纱网上产卵。成虫产卵时,边产卵边移动并分泌蜡粉,其移动轨迹多为产卵轨迹,典型的产卵轨迹为螺旋状,该虫亦因此得名。
危害范围及特点
寄主:取食多种植物,如蔬菜、果树、观赏植物、行道树及森林等。
传播途径:螺旋粉虱之分散方式除藉成虫本身迁移外,尚可藉受害植株,其他动物、或交通工具(车、船)等之携带传播,如在夏威夷主要道路两旁、车站及停车场等地之植物受害严重。但仍未证实该虫可藉上层气流做远距离之扩散。
为害特点:螺旋粉虱对人与植物之危害方式有五,分述如下:
1.若虫与成虫直接以口针于叶背吸食寄主植物汁液,在该虫严重发生时虽可使寄主叶片提前落叶,但尚不会致死寄主植物。
2.若虫分泌之大量白色腊粉、絮毛不仅影响寄主植物之外观,且其分泌物随风吹散引人厌恶。
甚至在夏威夷该成虫或其分泌物或两者,虽并未证实可导致过敏与皮肤炎,但人们对其惊恐、抱怨不已。
3.若虫分泌之蜜露诱发煤病,除影响寄主植物之光合作用,亦影响植株外观并引来蚂蚁等昆虫。
4.曾怀疑可媒介可可椰子病毒(lethalyellowdisease),但现今已证实该虫无此媒介能力。
5.不仅影响粮食作物、经济果树等之产量,且导致观赏植物出口检疫之潜在威胁。在台湾不论1~2或4~5年生之番石榴,若经螺旋粉虱危害4个月,其果实产量损失高达73~80%,但若经90%纳乃得可湿性粉剂(methomylWP)1,800倍每7与14天施用一次,其果实产量损失则锐减至0与6~7%。
控制方法
由于该虫之寄主广泛且零星分布,不易施药,致使生物防治成为螺旋粉虱最适行之防治方法。其天敌共有91种,“Delphastus catalinae (Horn)、Nephaspis oculatus Blatchley 及 Nephaspis bicolor Gordon ”与三种寄生蜂“海地恩蚜小蜂(Encarsia haitiensis Dozier)、哥德恩蚜小蜂(Encarsia guadelopupae Viggiani)及 Euderomphale vittata Dozier ”,其中尤以寄生蜂对螺旋粉虱之抑制力受人重视。台湾于1995年自夏威夷引海地恩蚜小蜂与哥德恩蚜小蜂,进行螺旋粉虱之生物防治,结果仅哥德恩蚜小蜂可以立足。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1 11:53
目录
概述
生物学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