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河,松花江左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绥滨县境内。
干流概况
河流发源于绥滨县西部沼泽地,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在二九〇农场场区东北部注入松花江。由于河道蜿蜒曲折,故名。全长92.4公里,河宽50—150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积103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流域地势低平,河道比降小,流水不畅,汛期河水漫溢,常造成洪涝灾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规模河道整治,在上中游开挖河道,下游进行疏浚,河口修建排水站,可保护农田116万亩。
蜿蜒河发源于绥滨农场、北山乡大片沼泽地带。原为一条东西横贯县中部的时令河,1975年被开凿成一条人工河,全长为92.4公里。河宽50—150米,水深1—1.5米,水面面积12899亩,流域控制面积为1230平方公里,流经绥滨农场、北山乡、北岗乡、连生乡、绥东镇、东方乡、二九○农场,于二九○农场五分场注入松花江。
治理开发
1948年10月,县委书记张志超、县长宋通金,率领群众5000人,西起绥滨农场东至东胜屯,在蜿蜒河南岸挖通一条笔直的排水大壕,底宽3米,深为0.6—2米,于11月中旬全部竣工,泄水能量0.5—1.0秒方。投工21.3万个,完成土方32万立方米,并修建木桥9座。
1958年,富锦县人委提出“三年实现水利化”的战斗口号,同时提出“防洪治涝并举”的水利工作方针。水利化的要求:(一)江水泛滥不成灾;(二)一次降雨200毫米不淹地;(三)田苗生长期百日无雨保丰收;(四)灌溉面积达到耕地的70%;(五)水不下山,土不离坡;(六)实现十化(山区塘库化、丘坡井泉化、草原河网化、洼地田间沟洫化、河边防柳化、工程系统化、提水机械化、水力电气化、水产生产多样化、沟塘渠岸边绿化)。同年1月3日,连生乡组织民工800人,顶风雪挖冻方,一直挖到春播前,历经90天,投工7.20万个,完成土方4万立方米,挖成一条底宽2米,深0.5—2米,长8公里的风鸣壕,泄水能力0.5/秒方,并建永久性桥涵1座。同期,绥东乡抽调民工800人,沿着大兴至大林蜿蜒河底清淤、除隔、挖深,底宽8米,长2公里,投工3万个,完成土方3万立方米。
1959年6月,绥东公社组织社员400人,对东胜排干(致富壕)进行清淤、挖深。长达2.45公里,历经6天。投工2400个,完成土方2774立方米。1962年春,忠仁公社组织664人,整修联合排干15.5公里,从5月20日开工,至7月10日竣工,投工3.32万个,马车工51个,完成土方4.56万立方米。同年8月,对永发排干进行选线整修,全长20公里(西起黎明屯东,沿低洼水线,穿过绥萝公路,从大兴屯后直奔蜿蜒河),底宽5米,深0.5米—1.5米。出动950人,从10月1日开工至11月完工,投工5.7万个,完成土方13万立方米,排水能力2/秒方。
1966年县人委根据多年来防洪治涝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治涝为重点。实行防洪治涝兼施”的方针。为了加强对治涝工程的领导,2月20日,成立了以县长崔保德为总指挥的“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要求抓住春耕前,种完地,挂锄期,麦收后,上冻前的有利时机。组织占县劳动力总数的40—50%的人力(约3000—5000人),参加治涝工程建设;并且,本着专群并举的精神,动员社队自行组织人力,搞些力所能及的小型治涝工程。在1966年—1973年的8年时间,修筑排干,6条,复修一条,社队自行组织人力挖出小型沟渠50条,总长15公里,总投工96.8万元,总土方193.6万立方米,耗用投资40.63万元。其中,有绥东排干14公里,土方22.4万立方米。凤鸣沟上游永生排干长19公里,土方30.4立方米。延长凤山排干8公里,土方8.5万立方米,连通蜿蜒河河道25公里,土方30万立方米,同绥滨农场合修老龙坑排干长22公里,土方30.5万立方米,延长联合排干2公里,土方1.5万立方米,扩宽挖深东胜排干长13公里,土方12.3万立方米。
蜿蜒河涝区是国家对三江平原治理的重点涝区,亦是绥滨县境内8个涝区中最大的一个涝区。流经县6个乡80个自然村和绥滨、二九○两个农场56个连队。流域面积18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7%;县面积86万亩,占县面积的31%。主河道92.4公里,县分担治理34.55公里,西起永祥桥东止二九○农场一营。这个涝区既是县内的产粮区,又是典型的易涝区。1960年江北地区涝地面积45.93万亩,此涝区淹地面积即达30.33万亩,占县受涝面积的66%。
蜿蜒河的河身弯曲,宽而浅,并没有明显河床,由牛轭泡、莲花泡和王慧泡断续相连而组成。县委、县政府为了排除积水减少内涝,曾在1948年、1958年和1962年的3年中,于此河南北两岸挖通总长68公里排水壕,但均因地势平、坡降缓、断面小而无明显效益。1955—1966年,合江专署水利局和农垦总局设计院,曾先后两次对此河进行勘测规划,终因劳力缺乏,资金有限,而不了了之。1973年,在省委提出的要把黑龙江建成商品粮基地的精神鼓舞下,县和绥滨、二九○两个农场三方才同下决心开始治蜿,并于11月16日达成分段包干治理的协议。随后由一县二场和三个水利科的领导组成治蜿委员会,统一领导。施工期限暂定5年(1974—1978年)。
1974年,省水利局批复绥滨治涝工程总投资364万元,其中土方投资275.41万元,建筑物投资88.59万元。县委、县政府组成了以王太为首的治蜿工程指挥部,进行上下发动,实行专、群、机相结合,集中兵力、集中时间打一场治蜿总体战。县指挥部组织了3支力量参加施工。1、专业队伍抽调占全县20%的劳动力,组成拥有1300人的治蜿专业队伍。除春节期间放1个月假外,坚持常年施工,3年完成主河道12公里,土方95万立方米,占工程总土方的22.2%;2、群众性突击队伍利用挂锄期和收秋后的有利时机,抽调全县职工和剩余全部劳动力,共达万人,进行主河道开挖和干渠的配套工程。3年完成主河道12公里,干渠道19条,完成总土方192万立方米,占工程总土方的44.8%;3、机械化队伍县水利科组建了1个拥有13台推土机的机械化施工队,从每年4月5日进入工地,一直干到11月,此外,还动员各社队32台拖拉机,装上推土铲参加治蜿大会战,使推土机达到45台。3年完成主河道工程13公里,土方141万立方米,占工程总土方的33%。
按计划提前了2年,超额完成主河道37公里(超额2.5公里),施工任务,总计投工330万个。完成土方303万立方米。完成千渠道19条,86.8公里,总计土方428万立方米。国家总投资322.5万元。
1978年又组织北山、北岗两个公社利用挂锄期。出动民工配套25干、11支和32干3条干支渠。全长12.4公里,完成土方12.5万立方米。1981年又组织人力配套20干、30干和36干3条干渠,全长8.9公里,完成土方13.2万立方米。
1983—1985年的3年中,国家又投资235.3万元,配套干渠9条全长51公里,完成土方76.70万立方米,配套支渠52条,全长50公里,完成土方40.70万立方米,同时还完成主河道清淤土方24.5万立方米。
自1974年治理蜿蜒河开始到1985年止,已经历了整整的12个年头。目前,涝区治理工程的主河道34.55公里已全部修完,流水畅通无阻。入总干的34条干渠也已全部竣工。总长134.1公里。已完成总土方606万立方米,国家投资660.3万元。为加速泄水速度。在蜿蜒河下游建筑一座强排站,秒流量14公方。区内有土地面积80万亩,(已地46万亩),易涝面积48万亩,已除涝面积29.4万亩,占易涝面积的61.2%。
地理环境
发源于绥滨县西部沼泽地,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在
二九○农场场区东北部注入松花江。由于河道蜿蜒曲折,故名。全长92.4公里,河宽50—150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积103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流域地势低平,河道比降小,流水不畅,汛期河水漫溢,常造成洪涝灾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规模河道整治,在上中游开挖河道,下游进行疏浚,河口修建排水站,可保护农田11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