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
禾本科蜈蚣草属植物
蜈蚣草(学名:Eremochloa ciliaris (L.) Merr.)是禾本科、蜈蚣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密丛生,纤细直立,高可达60厘米。叶鞘压扁,互相跨生,鞘口具纤毛;叶舌膜质,极短,截平;叶片常直立,先端渐尖。总状花序单生,常弓曲,花序总梗及其轴节间被微柔毛。无柄小穗卵形,覆瓦状排列于总状花序轴一侧;第一颖厚纸质,无翅,第二颖厚膜质,脊之下部有窄翅;第一小花雄性,外稃先端钝,内稃较窄,花药较大,颖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夏秋季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密丛生,纤细直立,高40-60厘米,具3-4节。叶鞘压扁,互相跨生,鞘口具纤毛;叶舌膜质,极短,截平;叶片常直立,长2-5厘米,宽2-3毫米,先端渐尖。多密集于基部,叶片质较硬,常向下折叠,茎生叶较短,基部长达10厘米,宽1-2厘米。
总状花序单生与秆顶,弯曲成镰刀状,长2-4厘米,宽约3毫米,花序总梗及其轴节间被微柔毛。无柄小穗卵形,覆瓦状排列于总状花序轴一侧;第一颖厚纸质,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顶端突尖,无翅,两侧具多数长2.5-3毫米近平展的刺;刺微粗糙;背面密生柔毛或微柔毛;第二颖厚膜质,3脉,脊之下部有窄翅;第一小花雄性,外稃先端钝,内稃较窄,花药长约1毫米;第二小花两性或雌性;花药较大,长约1.5毫米;柱头黄褐色。颖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有柄小穗完全退化,仅存有长尖的小穗柄,柄长约2毫米,基部着生处具柔毛。
生长环境
蜈蚣草常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喜湿、耐热、耐酸。蜈蚣草适生于山地粘质红壤土上,蜈蚣草在南亚热带红壤或水化红壤的低山丘陵地上为优势种或常见种,在中亚热带山丘草丛草地为常见种。在江西泰和县见于紫色砂质岩的丘陵和阶状坡地上,这反映了蜈蚣草在中亚热带地区对土壤、水分等条件要求的特点。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属丘陵疏林草丛草场类的群落,该类草场主要特征是森林郁闭度较小,林下有茂密的草本植物,冬夏皆宜放牧。占草场总面积的34%,主要群落有中有马尾松+白茅+蜈蚣草群落。这类群落以白茅为林下优势牧草,底层以蜈蚣草为多。是一种特定群落,要求地势平坦、潮湿。该群落仅吉水县的枫江镇陂田一处。
分布范围
蜈蚣草分布于中国江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印度、缅甸及中南半岛。东南亚等地都有分布。
生长习性
蜈蚣草分蘖力中等,早春返青早,5月中旬开花,9月下旬成熟,11月开始枯黄。花果期夏秋季。
主要价值
蜈蚣草适口性良好。青鲜干草,马、牛、羊都喜食。蛋白质含量较低。据在江西、广西调查,每公顷产鲜草3999-6000千克,草质柔软,利用率高,是当地较好的放牧场和割草场。蜈蚣草对反刍家畜消化率较高,适于反刍家畜饲用。蜈蚣草可用于放牧,亦可做刈割利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19:2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