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麻糖是
河北省唐山市的传统名点,蓬松成花状,层片厚薄均匀,近似透明。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
明朝万历年间。最早产于唐山
丰润县七树庄,原用捞浆方法生产。1930年传至唐山市,改用了浇浆方法。
发展历史
唐山的
蜂蜜麻糖已经有400多年历史,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产于
曹雪芹的故乡——
冀东唐山丰润的七树庄村(即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镇七树庄村)。
唐山麻糖形似
团花,薄如蝉翼,有的乳白有的淡黄,松软酥脆,香甜适口。发明麻糖的“广盛号”开始只是靠炸排叉(麻叶)做生意,后来发展到蜜汁排叉,再后来就发明了唐山麻糖。
麻糖是由冀东地区的排杈演变而来。当时,人们逢年过节都喜欢用糖和面、芝麻油炸的排杈作为节日食品。大概距今一百多年前,糕点铺“广盛号”把这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点心投向了市场。那时市场上的排杈有两种:一种是用糖和面,再用芝麻油炸;另一种是先用油炸,再浇上蜜汁。两种排杈各有优劣,油炸排杈硬而脆,蜜汁排杈软而皮。在经营过程中融合了两种排杈的做法,精心研制,并吸取了京城糕点“
蜜供”的浇浆法,制出了如今的风味名吃——
蜂蜜麻糖。
“广盛号”为张家何人何时所开已经无法考证,只在陈年老账中查到最早的记载为明朝万历四年。张家祖上世居冀中深州(今衡水市深县),后因灾患所迫迁至唐山丰润县七树庄落户,继续麻糖的制作经销。虽然
唐山麻糖已经发展了很多分支品牌,但是最正宗的还是“广盛号”。经过历代相传,“广盛号”这样的老字号麻糖品牌得以发扬光大。继承人是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的张国荣先生。2009年
蜂蜜麻糖被列为河北省第二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
配方
(按50千克成品计):特制粉21.5千克、白砂糖15.25千克、上等
蜂蜜4千克、花生油9.5千克、香油9.5千克、
饴糖3千克、
桂花250克。
方法
1、面团调制 先将白砂糖加水溶化,然后加入面粉和成较硬的面团,再多次沾水,反复搅拌成筋性好、软硬适度的面团。把面团分成500克左右的块,用熟面粉培埋饧发1小时左右。
2、压片 先将饧好的面团擀成直径约0.5米的底片,每擀一遍都要均匀撒上浮面,第三遍擀开撒浮面后,将两边对折成扁筒状,用擀面杖卷紧,擀、拍、抖、滚,经二次掉头,擀到五遍后,即成长2.7米、宽2米薄如纸的面片。这道工序要求在3~4分钟内完成,否则易使面片风干。将面片卷在擀面杖上提起,迅速转动放开,使空气鼓进筒内,将浮面抖出,同样,掉头再抖净另一半浮面。注意保持面片完整。然后摊开面片,两边各切去0.3米,铺在大片上,再把大片卷在“花杠”上。
3、网花成型 将卷在花杠上的面片破成面条,每条宽约1厘米,15~17层,再把每条斜剁成3厘米宽的菱形35块,每块中间剁一切口翻卷一端网花,即成生坯。
4、炸制 先将花生油炼好后加香油,再放入生坯炸制约7分钟,其间要翻动一次,待
炸成金黄色时起锅、控油。
5、烧浆 白砂糖加适量水溶解熬成浆,熬好后加入
桂花、
蜂蜜、饴糖,进行搅拌,然后分两次烧浆,即为成品。
其他做法
食材
主料
特制粉2.15千克、白砂糖1.525千克、上等蜂蜜0.4千克、花生油0.95千克、香油0.95千克、饴糖0.3千克
辅料
桂花25克
步骤
1.先用温水将0.4公斤的白砂糖溶化,倒入盛有2.3公斤白面的和面机里,进行和面,待面不粘机时,将面放在面板上,再分块,揉成圆块状面剂子,放入缸内待擀。
2.将适量的凉水、白砂糖放入锅里加温搅拌,煮沸后将饴糖、蜂蜜、桂花放进,继续加温,待糖浆浓度达35~40度即可。
3.取出一个面剂子,擀成小片,为防止粘接,可撒上一层面,两边拆起用擀面杖卷起,反复擀,然后将面片放平,抖去面再卷起,用刀顺着擀面杖切成两条,每条剁成35个以上,用手卷成花朵状,待炸。
4.锅内温度适当时,将卷成的花朵均匀放入锅内,上下轻轻翻动,熟后用笊篱捞出,放在大盘里,将熬好的糖浆浇上即成蜂蜜麻糖。
标准
形态:蓬松成花状,层片厚薄均匀,近似透明。
色泽:淡金黄色。
组织:疏松、无生心。
口味:清香绵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