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龙(学名Shunosaurus)是种独特的
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世的中国
四川省,约1亿7000万年前。蜀龙的属名来自于四川省的古名“蜀”。蜀龙的化石发现于
自贡市大山铺的
下沙溪庙组。蜀龙的化石发现于我国四川省,由于四川古名为“蜀”而得名。蜀龙身体笨重,用四肢行走,尾巴上的大尾锤是它主要的防御武器。它主要生活在河畔或湖滨地带,由于牙齿呈树叶状,边缘没有锯齿,只能以柔嫩多汁的植物或低矮的树木枝叶为食。
以一个
蜥脚类恐龙而言,蜀龙的颈部相当短。蜀龙拥有短而纵深的头颅骨,鼻孔位于口鼻部偏低的地方,而匙状牙齿相当结实。蜀龙有12节颈椎、13节背椎、4节荐椎、43节尾椎,有些尾椎的形状为人字形,类似较晚期的梁龙。1989年,发现蜀龙的尾巴末端拥有尾棒,可能用来击退敌人。
李氏蜀龙为蜥脚类,中型而且尚未特化的种属。牙齿具高而细的形状,像铲子似的,总计有四颗前颔齿,17到19颗颔齿以及21颗臼齿。颈椎很短,后凹椎具有低平的神经弓与神经棘。後段的颈椎约为背脊椎的1.2倍长。背部的神经棘很高耸;而 骨有四块固结合的椎骨,与在印度中部发掘到的巨脚龙很相似。根据趾的数目尚未减少推断为非常原始的型态,而在前三趾端都具有爪子构造。
1977年,蜀龙的化石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的
下沙溪庙组。模式种是李氏蜀龙,1983年由董枝明、张奕宏、周世武等人叙述并命名。蜀龙的属名来自于四川省的古名“蜀”,种名则是以战国时代水利共程师李冰为名。已有超过20个蜀龙骨骸被发现。
蜀龙被分类为一种基础
蜥脚下目恐龙。它们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瑞拖斯龙有紧密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