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Alcea rosea L.)是
锦葵科、
蜀葵属植物,因在每年端午节前后开花,故被称为“端午花”。植株高可达2米,茎枝密被星状毛和刚毛;叶子近似乎圆心形,上疏被星状柔毛,下被星状长硬毛或绒毛;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颜色;果子呈现盘状,被短柔毛,具纵槽;种子肾形。花期为2-8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而得名“一丈红”。
植物学史
名称由来
蜀葵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因在每年
端午节前后开花,故又被称为“端午花”。15世纪前传入欧洲。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而又得名“一丈红”。
蜀葵是唯一以“蜀”命名的中国古老植物,在中国有至少2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众多的中国花卉中,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本土植物之一。
流传历史
晋代傅玄《蜀葵赋》:“蜀葵,其苗如瓜瓠,尝种之,一名引苗而生华,经二年春乃发。”说明至少在晋代,蜀葵的名称已经叫开了。
清康熙年间,浙江人
陈淏子在西湖边著成《花镜》一书。这部著作介绍了蜀葵:“蜀葵,阳草也…来自西蜀,今皆有之”。
蜀葵还曾出现在敦煌壁画中,并通过北方、南方、海上三条丝绸之路被引种到南亚、中东、欧洲各国,是最早被引种到欧洲的中国花卉之一。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园林中,都可看到蜀葵的身影。
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型较高。
茎:通常高度可达2-3米。全株均有短柔毛分布。
叶:蜀葵叶近圆心形,直径6~16厘米,掌状5~7浅裂或波状棱角,裂片三角形或圆形,中裂片长约3厘米,宽4~6厘米,上面疏被星状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状长硬毛或绒毛;
叶柄长5~15厘米,被星状长硬毛;
托叶卵形,长约8毫米,先端具3尖。
花:蜀葵花腋生,单生或近簇生,排列成
总状花序式,具叶状苞片,
花梗长约5毫米,果时延长至1~2.5厘米,被星状长硬毛;小苞片杯状,常6~7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10毫米,密被星状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钟状,直径2~3厘米,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密被星状粗硬毛;花大,直径6~10厘米,有红、紫、白、粉红、黄和黑紫等色,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
花瓣倒卵状三角形,长约4厘米,先端凹缺,基部狭,爪被长髯毛;雄蕊柱无毛,长约2厘米,花丝纤细,长约2毫米,花药黄色;花柱分枝多数,微被细毛。花期2~8月。
果实:蜀葵果为盘状,直径约2厘米,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圆形,多数,背部厚达1毫米,具纵槽。
种子:肾形。
生长环境
蜀葵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略能忍受半荫蔽,喜欢凉爽的气候,可耐半阴地,在疏阴环境下生长最强壮,地下部分具有比较强的抵御寒冷的能力,能忍受干旱,但是怕积水。耐寒冷,喜冷凉气候,在华北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冬。适宜生长在肥沃、深厚的土壤中,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
由于蜀葵耐寒,喜阳光,耐半阴,耐盐碱能力强,耐寒冷,很多地方适合生存。
分布范围
蜀葵原产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分布很广,
华东、华中、华北、四川、贵州、华南地区均有分布。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育植技术
蜀葵通常采用播种法繁殖,也可进行
分株和
扦插法繁殖。分株繁殖在春季进行,扦插法仅用于繁殖某些优良品种。生产中多以播种繁殖为主,在华北地区以春播为主。
播种
在华北地区一般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种子约一周后发芽,当长出2至3片真叶进行一次移植。蜀葵幼苗易得猝倒病,所以对苗床土应加强管理,选用腐叶土、大田土并进行土壤消毒,或者播种时拌药土。
分株
分株繁殖可在8至9月份进行,将老株挖起,分割带须根的茎芽进行更新栽植,栽后马上浇透水,翌年可开花。
扦插
扦插可在春季宜选用基部萌蘖的茎条作插穗。插穗长7至8厘米,沙土作基质,扦插后遮阴至发根。
播种季节
8、9月种子成熟后即可播种,次年开花;春播,当年不易开花。播种后7天出苗,入冬稍加覆盖防寒。
依蜀葵种子多少,可播于露地苗床,再育苗移栽,也可露地直播,不再移栽。南方常采用秋播,通常宜在9月份秋播于露地苗床,发芽整齐。而北方常以春播为主。蜀葵
种子成熟后即可播种,正常情况下种子约7天就可以萌发。蜀葵种子的发芽力可保持4年,但播种苗2~3年后就出现生长衰退现象。露地直接播种,如果适当结合阴雨天移栽,既可间苗,又可一次种花多年受益。
蜀葵的分株在秋季进行,适时挖出多年生蜀葵的丛生根,用快刀切割成数小丛,使每小丛都有两三个芽,然后分栽定植即可。春季分株稍加强水分管理。
扦插花后至冬季均可进行。取蜀葵老干基部萌发的侧枝作为插穗,长约8厘米,插干沙床或盆内均可。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并置于遮荫处直至生根。冬季前后应在床底铺设电加温线,以增加地温,可以加速新根的产生。
土壤要求
蜀葵喜凉爽气候,忌炎热与霜冻,喜光,略耐阴;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盆栽技术
栽植后适时浇水,在开花前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植株一般4年更新一次。
蜀葵栽培管理较为简易,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应移植一次,加大株行距。移植后应适时浇水,开花前结合中耕除草施追肥1至2次,追肥以磷、钾肥为好。播种苗经1次移栽后,可于11月定植。
幼苗生长期,施2-3次
液肥,以氮肥为主。同时经常松土、除草,以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当蜀葵叶腋形成花芽后,追施1次磷、钾肥。为延长花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花后及时将地上部分剪掉,还可萌发新芽。
盆栽时,应在早春上盆,保留独本开花。因蜀葵种子成熟后易散落,应及时采收。栽植3~4年后,植株易衰老,因此应及时更新。
另外,蜀葵易杂交,为保持品种的纯度,不同品种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间隔。
病虫防治
蜀葵锈病
多年生老株蜀葵易发生
蜀葵锈病,感病植株叶片变黄或枯死,叶背可见到棕褐色、粉末状的
孢子堆。
防治方法:
春季或夏季在植株上喷施
波尔多液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起到防治效果。
发病初期可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红蜘蛛
防治方法:
发生严重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7000至9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使用15%哒螨灵乳油2500至3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忌用敌敌畏杀灭螨类,敌敌畏对螨类有刺激增殖的作用。不要用菊脂类农药,它对螨类防治基本无效。
螟
防治方法:
发生时可喷施含量为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或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
白斑病
蜀葵白斑病(hollyhockwhitespot)又叫斑枯病,主要危害蜀葵的叶片。蜀葵白斑病发病初期,蜀葵叶面着生有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展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外缘呈红褐色。在湿润环境下病斑上可着生有灰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
及时将病叶摘除,注意枝茎的密度,使植株保持通风透光。
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少施或不施氮肥。
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
本草纲目》中记载蜀葵的根、茎、叶、花及种子可以作为药材使用,蜀葵味甘,性凉,根部可入药,具有清除内热和解毒的功能,排胶、利尿的功效;蜀葵对二氧化硫、氯气等也有很强的抗性和吸收性,尤其是对二氧化硫和氟化氢的抗性和吸收性最强。种子有利尿通淋的功效;花有通大小便、解毒散结的功效。外用可治疗痛肿疮疡、烧烫伤等症状。
经济价值
蜀葵嫩苗可当菜吃,花干后可引火耐烧取;茎可织布、作绳索;取叶片研汁,用布抹竹纸上,等它稍干,就用石压平,这种纸称为葵笑。
观赏价值
红色的蜀葵十分漂亮,颜色鲜艳,给人清新的感觉,很受人喜欢,红蜀葵特别适合种植在院落、路侧、场地布置花境的好环境。而且还可组成繁华似锦的绿篱、花墙,美化园林环境。给绿篱、花墙的主人带来一种温和的感觉。
园艺品种较多,有千叶、五心、重台、剪绒、锯口等名贵品种,国外也培育出不少优良品种。宜于种植在建筑物旁、假山旁或点缀花坛、草坪,成列或成丛种植。
矮生品种可作盆花栽培,陈列于门前,不宜久置室内。也可剪取作切花,供瓶插或作花篮、花束等用。也可以在墙下、禽边种植,或者作为庭院边缘的绿化材料。
食用价值
嫩苗和花均可食用,春季采集嫩苗,洗净,沸水煮熟,再换凉白开清洗,即可凉拌、炒食或者做汤。
植物文化
传说
中国古代端午节,人们会在家中的瓶里插上蜀葵,以驱除鬼祟。
市花
花语
花语:梦
自古以来,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而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便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
南欧地区,而南欧属地中海型气候,极适合
栽种花草。蜀葵是属于锦葵科锦葵属的植物,是被选来祭祀圣司提反的花朵。他在巴勒斯坦向众人讲解耶稣遭杀害的经过时,被犹太人以乱石击死。
后来他托梦告诉主教,公元415年人们才发现司提反的遗骸。因此蜀葵的花语是“梦”。凡是在这天出生的人,是个爱作梦的孩子。尤其幻想着自己爱情就像小说情节般
高潮迭起,精彩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