蛞蝓科
柄眼目下的一科
蛞蝓科指的是软体动物门肺螺亚纲柄眼目的一科 。俗名蜒蚰 ,鼻涕虫。现生种类广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陆生。体柔软,外形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壳退化为一石灰质的薄板,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内壳。有尾嵴。体呈灰色、黄褐色或橙色。身体经常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的痕迹。生活于阴暗、潮湿处。白昼潜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动。雌雄同体,交尾产卵。取食植物的嫩叶嫩芽,为蔬菜、果树、烟草、棉花等的敌害。
形态特征
贝壳退化,仅有一石灰质的盾板,其上具有明显的环带。贝壳常被外套膜覆盖。某些种类的贝壳增厚而凸出,多位于外套膜后边缘。外套膜前缘游离,可覆盖体前部;后缘不游离。有尾嵴,某些种类的背部中央有一嵴状突起,甚至可达外套膜后缘处。大多数种类具有不大的尾部。无尾黏液腺。踱足面在纵向分为三部分,其中有一条足沟。
颚片呈半月形,光滑,在中部有一齿状突起。齿舌呈马刀形或马蹄形,一般具有中央齿、侧齿和缘齿。侧齿常具有三尖或二尖的小齿。缘齿具有多个齿尖,锐利。
生殖孔位于体右侧,前右触角后下方。具有短的受精囊管,由输精管膨大而成,直接开口于泄殖腔内。生殖系统一般由阴茎、性收缩肌、泄殖腔、输精管、受精囊、子宫、摄护腺、蛋白腺、两性腺管和两性腺等组成。
生态及分布
本科许多种类体型大,形态多样。现已知全世界有26属。分布于大陆地区,从亚热带到温带,有些种类延伸到北方,仅1属分布在北美地区。本科种类在我国均有分布。生物学多样,如高山、平原、森林、灌木丛、草丛,草原、公园、住宅区及其附近地区农田、温室、地窖等均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喜栖息于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地方。杂食性动物,以食取植物、真菌为主。
本科绝大多数种类为农、林、园艺上的重要害虫,也是间歇性害虫之一。欧洲某些国家有时因蛞蝓的大量发生,在危害严重的地块,作物可毁之精光,当年被称为“蛞蝓年”。浙东地区、江汉平原曾多次发生光滑野缨蛞蝓严重危害棉苗、豌豆、蚕豆、桑苗和苜蓿等农作物,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在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光滑野缨蛞蝓严重危害烟草、三七等经济作物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此外,本科的许多种类还是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等双腔吸虫、线虫、绦虫等寄生虫的重要中间宿主。本科的有些种类,例如黄蛞蝓,又叫做”卫生虫”,大多数生活在住宅和住宅附近地区,常爬到住宅内、厨房里寻找食物,啃食衣物、书籍、纸张,污染饭菜、食物等,令人厌恶,严重影响卫生。
蛞蝓和蜗牛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指大蜗牛科的所有种类动物,广义的也包括腹足纲其他科的一些动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有明显的头部,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因此是一种农业害虫。但也有肉食性蜗牛,以其他种类蜗牛为食。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它主要以植物为食,特别喜欢吃作物的细芽和嫩叶,所以野生的蜗牛对农作物危害较大。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变害为利,把蜗牛进行人工饲养,让蜗牛为人类提供营养价值很高的蜗牛肉。
防治
防治本科可用化学药物喷洒或采用毒饵诱杀,也可采用生物防治或改变其生物学环境等综合方法。目前常用的化学药物有贝乐杀、蜗牛净、多聚乙醛、氨水、煤酚溶液、生石灰以及许多植物制剂(夹竹桃叶、辣蓼)。
简介
柄眼目的1科。俗名“蜒蚰”,“鼻涕虫”。现生种类广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陆生。体柔软,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外形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壳退化为一石灰质的薄板,位于身体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内壳。有尾嵴。体呈灰色、黄褐色或橙色,具有不明显的暗带和斑点。触角 2对。眼位于后触角的顶端。雌、雄生殖孔为1共同孔,位于身体右侧、前右触角的后下方。肺孔开口在外套膜的后缘。身体经常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的痕迹。生活于阴暗、潮湿处,白昼潜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动。雌雄同体,交尾产卵,卵产于潮湿的土壤中。取食植物的嫩叶嫩芽,为蔬菜、果树、烟草、棉花等的敌害。中国常见的种类有黄蛞蝓。大型,伸展时体长可达120毫米。体黄褐色或深橙色,有浅黄色斑点。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或住宅的阴暗处。在高湿、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喜食植物,为农业的害虫。在人家内,常在食物上爬,并留下银白色粘液的痕迹,令人厌恶。北京地区的黄蛞蝓在夏天晚11点以后开始外出寻食,零点以后逐渐减少,到早晨3~4点全部返回隐蔽的地方。交配多在黄昏时进行。一般于交配后48小时开始产卵。卵产于泥土坑里。多者可产40粒。约需20余天孵出幼螺。住宅内消灭黄蛞蝓方法是:把房间改为水泥地,堵塞洞穴,清除杂物,喷洒煤酚皂溶液(5%),撒石灰和食盐,亦可用蜗牛敌、丁蜗锡药物诱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1: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