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虫是近孔寡毛目顠体虫属环节动物,又称点缀顠体虫、红斑顠体虫。体白色,线状;个体微小,一般体长在1—2毫米左右;体表具有明显成束、成对的刚毛;身体有不明显的分节现象,每节有刚毛四束;头端具有可以变化的圆球形吻囊;精巢所在体节之后一个体节有一对雄性生殖孔开口。
蛋白虫,虫子是一种
蠕虫,环节动物。这种虫子,有的鱼(如曼龙)还会把它当食物。引起这种虫子的原因是水体过肥,只有少量的话可以不管它,但多了就要清除了。
最好马上进行全缸换水,在为鱼换水时一定要注意温度和水质。并用盐水、黄粉或
庆大霉素溶液彻底清洗鱼缸,再让鱼缸浸一会儿盐水。
点缀顠体虫(Aeolosoma varaiegatum) , 又称红斑顠体虫。在
动物分类学上红斑顠体虫的
分类地位是: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寡毛纲(Oligochaeta) 、 近孔寡毛目(plesiopora) 、 顠体虫属( Aeolosoma) 。
该小型蠕虫属 于 一种底栖性水生寡毛类,有时候还可进行短暂漂浮或者附着生活,可以附着在水中杂物甚至鱼体的表面。根据梁鹏、黄霞等的研究,该虫在富营养化的生活污水和池塘中常见,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里也可发现,它属于杂食性,主要摄食污泥中和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和细菌等。
通过每天2 4h连续取样连续观察的方法, 每隔1h从水族箱里取样一次, 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蛋白虫的繁殖和生长变化过程。研究证明, 红斑顠体虫的繁殖方式主要为无性的断裂生殖( 裂体生殖) 。趋于成熟的红斑顠体虫会在其后端一处逐渐产生环状缢缩, 与身体前段部分为两部分, 伴随着母体的生长, 后一小段逐渐长大成熟, 缢缩的内凹也越发明显, 且新形成的后一小段的前端开始膨大变成球形, 变成一个新的头部, 一个新的虫体逐渐发育形成, 最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 形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 并开始自主地蠕动。小虫体在形成过程中的刚毛比母体刚毛小得多, 不够明显, 一旦脱离母体独立活动后, 刚毛也逐渐变得长而明显。观察发现在2 5 ℃条件下, 一般进行一次无性横裂生殖, 母体连续生殖产生子代的平均时间为1 6.5h, 子代能进行繁殖并产生新个体的时间平均为4 4h左右。当水体环境恶化的时候( 如水溶氧的缺乏) , 母体连续增殖三代后便会出现衰退现象, 无性裂体生殖变慢; 甚至出现刚毛脱落、 表皮结构崩解的现象, 并最终死亡。
一般鱼友都是认为无害或影响不大,实际上蛋白虫的危害是极大的。当虫体粘附于鱼体上时会造成痒痛等不适,轻者造成龙鱼蹭缸,重者造成龙鱼突然撞缸、
厌食、绺鳍等。尤其是粘附于龙鱼腮上时危害更大,所以产生了蛋白虫一定要及时清除,千万不可轻视和放任。
加强
鱼缸过滤系统、先用磁力刷搞一下、 先换水1/3(以后少量多次换水)、勤洗滤棉、用原缸水分冲批洗滤材 、减少喂食 、大麦虫、面包虫暂时不喂.买只大点的清道夫,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