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蛙纹铜尊
197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加念出土的青铜器
蛇蛙纹铜尊是中国古代青铜器,1971年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加念出土。
文物特征
春秋越
铜尊呈圆形,腹部外突,颈及器腹饰有4组以云雷纹为底的双蛇蛙纹。双蛇与蛙采用浮雕方式、花纹生动。铜尊的器型与中原铜尊相似,但装饰图纹却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表现出春秋时期中原与南方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
蛇纹
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龟纹
多饰于水器的盘内,刻画出龟的全形。龟呈卧状,头蜷缩于甲壳内,壳上刻画有圆圈。盛行于商代,沿于春秋战国。
尊或作共名,或作专名。铜器铭文常将“尊”、“彝”二字联用,这时尊是礼器的共名。北宋才把一种盛酒器专称为尊。形似觚而中部较粗,口径较大;也有少数方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战国已很少见。有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模拟鸟兽形状,统称鸟兽尊,有鸟尊、羊尊、虎尊、牛尊等。它们是另一类酒器,只是器名与尊相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3 16:29
目录
概述
文物特征
关键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