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夫座RS
银河系内的一颗再发新星
蛇夫座 RS(RS Oph)是在蛇夫座距离地球大约5,000光年的一颗再发新星,它在宁静阶段的视星等大约12.5等,曾在1898年、1933年、1958年、1967年、1985、2006年爆发,平均亮度达到5等。大约每20年,从红巨星吸积在白矮星的材料就足以在表面产生热核爆炸。白矮星在红巨星扩张的大气层内循着轨道运行,以吸积盘集聚红巨星的大气至白矮星。
历年爆发
1898年爆发
它在1898年的爆发,事实上未被发现,而是在发生几年之后才被注意到。威廉敏娜·佛来明在亨利·德雷珀的纪念相簿中发现一颗光谱类似新星的恒星,并在1904年宣布这是一颗潜在的新星。这个判断在1905年被爱德华·皮克林证实,之后安妮·坎农认定蛇夫座RS可能在1898年达到最大亮度。
1933年爆发
1933年的爆发是在意大利波洛尼亚的Eppe Loreta最先发现的。Loreta 在观察蛇夫座Y时,注意到在蛇夫座Y西南50弧分有一颗亮星,对这个亮星的光度侦测,得到了蛇夫座RS第二次爆发的纪录。几天之后,Leslie Peltier(P)在对变星做例行的检查时也独立的发现这颗新星。
1967年爆发
1967年的爆发再度是Cyrus Fernald (FE)首先侦测到的,但是相信他未能在早期的最大光度时观测到。同一天的夜晚,在德国汉堡的Dr. Max Beyer (BY)观测到它的光度是6等。由于有6小时的时差,因此相信Dr. Beyer是第一个提出报告的观测者。
1985年爆发
在1985年1月,加拿大安大略彼德波罗的沃伦·莫里森发现蛇夫座RS再度爆发,最大亮度达到5.4等。
2006年爆发
在2006年2月12日一次新的爆发发生,光度达到4.5等,并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了不同波长的观测。
亮度变化
蛇夫座RS不仅是一颗再发新星,也是一颗LB型慢不规则变星变星类型缩写为NR+LB。红巨星的不规则脉动导致的光变在10.0 至12.5 V之间。
参考资料
VSX : Detail for RS Oph.The International Variable Star Index.2023-07-05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3 15:44
目录
概述
历年爆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