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
被蛇咬
蛇属于爬行纲蛇目。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满鳞片。大部分陆栖,也有树栖和半水栖,水栖。
蛇的习性
蛇的种类
蛇的种类品种虽然名目繁多,但不同品种蛇的对栖息地的要求却大致相同。那就是大多喜欢栖息在温度适宜、离水不远、隐蔽条件好、阴暗潮湿、食物丰富及人迹罕见的幽静地方,如草丛山地、林区水边、沟角洞穴及远离村庄的偏僻农舍或废弃砖窑、防空洞、院落废墟等。蛇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地方作为它们的栖息藏身处和活动“领地”,主要是满足自身的捕食和隐蔽需要,为日后健康生长留有“余地”,平时它们多以洞穴、裂缝、枯草枝下或杂乱的砖石瓦块下盘附不动,多数待夜幕降临后出来活动和觅食,如赤峰锦蛇、棕黑锦蛇、赤练蛇等;但也有少数蛇是白天出来活动的,如乌梢蛇和各种水蛇等。
蛇的习性
蛇类一般不会视人类为猎物,多数蛇类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受到惊吓或伤害,它才会发动攻势,否则一般而言蛇类都会避免与人类发生接触。除了一些巨大的蛇类(如蟒蛇、蚺蛇)外,大多数无毒的蛇类都不会为人类带来威胁。无毒蛇类的咬击通常没有太大杀伤力,因为它们的牙齿主要是用作抓东西多于撕开东西,因此普遍不会造成较深的伤口。虽然被蛇所咬皮肤及肌肉组织毕竟会有所损害,但相比起毒蛇的咬击而言,无毒蛇类的咬击实在不足为患。
蛇是较为典型的变温动物,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外界气温在20-30度适合各种蛇类生长,当气温在25-32度左右,蛇出窝活动较为频繁;气温下降到20-13度是,蛇便会本能的寻找温暖场所;气温上升到33度以上时,蛇便找寻阴凉的地方或是爬到水中浸泡纳凉,以期度过炎热天气,即短暂的“夏眠”。初春阳光多温馨明媚,当气温达到18度以上时,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是蛇喜欢晒太阳的最佳时间;夏天的暴雨过后,尤其是临近傍晚,蛇集体出窝透气的特别多,几乎给人一种倾巢而出的感觉,此种天气赤峰锦蛇就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一旦到了昼夜温差较大的秋天,素有“冷血动物”之称的蛇,出窝活动的时间又有所变化了,像蛇白天的出窝时间基本上取决于自身需要的温度了,像王锦蛇、赤练蛇、黑眉锦蛇等。另外,蛇本身没有汗腺和汗孔,不能调节自身的体温,其体温是随栖息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外界的环境温度降低时,蛇体内的新陈代谢便会降低或降至最低,其活动量明显减少,以至于不吃不喝不动,处于懒散或昏睡状态,以“冬眠”的形式来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待到来年春天气温逐渐升高时方才出窝活动。此外,蛇不但怕冷怕热,而且也惧怕风。三四级风时蛇很少出窝,五六级风时蛇几乎不外出活动;正在蛇园觅食、饮水、蜕皮或活动的蛇,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变化或突降暴雨急雨时,多立即返回窝内躲避。由此可见,蛇是何等聪明的低级动物啊!
致命纪录
被蛇所咬而致命的纪录实际上并不算多,因为多数受毒蛇咬击的情况都能以肢体切除手术来避免死亡。全球约有725种毒蛇,当中只有250种毒蛇能以一口咬击立即夺人性命。虽然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多毒蛇聚居的地方,但平均一年只有一遭咬击是由有毒蛇类所导致的;在印度,一年约有2,500,000多宗蛇咬案件,但当中只有50,000宗涉及死亡。
医治方法
医治蛇咬的方法种类繁多,最典型及常用的方法是运用由蛇毒本身制炼的抗毒血清。一些抗毒血清是专为个别及少数近类蛇种而用的(例如在美国当地,基本上除了珊瑚蛇外,所有毒蛇都属于蝮亚科的),而另一种能治疗多种蛇毒的血清是“蛇毒血清”(antivenin polyvalent)。制作蛇毒血清时,研究者会把多种毒蛇的毒素同时注入一匹马的体内,剂量由轻至重逐步提升,直至马匹能对毒素免疫为止;接着便从马匹身上抽取血液,再以净水加以稀释,并冷冻贮存,最后成功制造血清。可是亦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对马匹过敏的人便不能使用这些血清。在印度、南非及澳大利亚等地,当地人亦针对较为危险的蛇类(如曼巴蛇、太攀蛇及眼镜蛇),以同样手法制作特种抗毒血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8:31
目录
概述
蛇的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