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区
安徽省蚌埠市辖区
蚌山区,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是蚌埠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商贸发祥地。东靠龙子湖,与龙子湖区相邻;西靠张公湖,与禹会区为邻;北临淮河与淮上区隔河相望,南与凤阳县毗邻,总面积89.3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蚌山区常住人口达36.15万人。截至2024年3月,辖2个乡、7个街道。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蚌山区,以境内蚌山(又称小南山)而得名。
建置沿革
1914年,蚌埠虽未设市,在凤阳县所辖的蚌埠,设蚌埠警察专局。蚌埠划3个治安区,市东部为第一区,市中部为第二区,市西部为第三区。1922年,蚌埠建立警察厅,划5个区。自火车站至国安街口为第一区,从国安街西到华昌街一带为第二区;华昌街以西的二马路及中兴街、中山街、中正街(今青年街)一带划为第三区;自天桥西南,包括中荣街、华丰街、中和街(今国货路)、华利街一带为第四区;市西南部为第五区。1947年,蚌埠设市,按原市政筹备处规划设东安、国庆、中山、西市、小蚌埠5个区。
1949年1月,蚌埠解放。市军管会接管原东安、国庆、中山、西市、小蚌埠5个区公所。中山区公所即在今蚌山辖区内。
1951年8月,中山区改称中市区。
1960年5月,中市区改称怀凤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61年1月,撤销怀凤人民公社,恢复中市区。
2004年2月,中市区更名为蚌山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3月,设华昌镇、南营镇、福寿镇、中山镇、黄庄镇等5个镇。
1949年10月至1951年8月,区辖各镇改为派出所,7个派出所:华昌街派出所、太平街派出所、胜利路派出所、顺河街派出所、福寿里派出所、中山街派出所、中荣街派出所。
1952年,成立6个居委会:华昌街、太平街、福寿里、胜利路、中荣街、中山街居民委员会。
1953年1月,中山街居民委员会并入中荣街居民委员会。7月,中荣街居民委员会改称南山居民委员会。
1957年4月,撤销南山居委会。
1960年,成立4个人民公社。即:天桥人民公社、太平人民公社、胜利人民公社、经一人民公社。
1961年1月,将4个人民公社改为4个分社,即:天桥分社、太平分社、胜利分社、经一分社。
1968年8月起,区属天桥、太平、经一分社分别更名为人民、青年、光荣分社。
1969年10月,小蚌埠居委会由西市区划归中市区。
1972年8月,撤销小蚌埠居委会,设立小蚌埠街道。
1978年11月,下设5个街道: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胜利街道办事处、小蚌埠街道。
1998年12月,东市区延安街道、西市区黄庄街道、郊区戴湖村划归中市区。
2004年2月,延安街道划归龙子湖区;小蚌埠街道(更名为淮滨街道)划归淮上区;原东市区宏业村、龙湖新村2个街道,原郊区燕山乡、雪华乡划归蚌山区。下半年,蚌山区胜利、龙湖新村2个街道划归蚌埠市经济开发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3月,蚌山区辖7个街道、2个乡: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黄庄街道、宏业村街道、胜利街道、龙湖新村街道、燕山乡、雪华乡。另辖:湖滨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淮河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蚌山区,介于北纬32°49′-33°01′,东经117°11'~117°31'之间。东靠龙子湖,与龙子湖区相邻;西靠张公湖,与禹会区为邻;北临淮河与淮上区隔河相望,南与凤阳县毗邻。总面积89.33平方千米。
地质
蚌山区,地层系华北地层区,淮河分区缺失中晚古生界。早古生界以前地层,以变质岩和海相地层为主,而中生界、新生界则以陆相和火山岩为主。在大地构造上,蚌山区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复合部位,属中朝淮地台中淮河台坳次级构造单位,称“蚌埠台拱”。
地形地貌
蚌山区,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末梢。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倾向东南,自然坡度为万分之一左右。蚌山区域与准北平原搭界,南高北低,地面标高在海拔17.5~24米之间,地貌类型可分为丘陵和平原地貌单元。
气候
蚌山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过渡带,兼有两个气候带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量适中,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
水文
蚌山区,地表水以淮河为主,另北部有北淝河,西南有天河,东有龙子湖、西有席家沟等小水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为河湖结合类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见断流。
土壤
蚌山区,处于两个生物气候带交界处,地形地貌不一,成土母质类型多样,加之黄泛影响,导致土壤类型及分布复杂。自西向北大致按黄棕壤一潮土一沙礓土规律分布。燕山乡、雪华乡是淮南丘陵岗地,一般上部为裸岩,碎石山红土,陡坡多为裸石,缓坡或凹洼处发育成黄棕壤性土,棕色石灰土等。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截止到2011年底,蚌山区林业用地面积1391.4公顷,其中有林地1308.5公顷,灌木林地11.3公顷,森林覆盖率15.75%,林木绿化率21.33%;活立木总蓄积量2.9万立方米。林业用地按地类分:森林面积1391.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1.3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5.0公顷、苗圃地面积44公顷、宜林地面积1.5公顷。
矿产资源
蚌山区矿产主要为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集中分布于燕山乡。截止2013年,探明矿产资源为:饰面用花岗岩矿产1处,查明资源储量38.72万立方米,保有资源储量5.40万立方米。普通萤石矿产1处,查明资源储量11.9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7.20万吨。矿泉水资源,大多数属偏硅酸与锶达标型。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区常住人口中,有回族、苗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21个少数民族,共5233人,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
2018年,蚌山区户籍人口34.3万人,常住人口40.7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蚌山区常住人口为171045人。
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达36.15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蚌山区地区生产总值2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213.7亿元,增长0.3%。三次产业结构为0.8:12.4:86.8。
2023年,蚌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9.8亿元,同比增长3.6%,低于全市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9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为0.8:12.3:86.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高于全市1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低于全市26.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5%,低于全市2.3个百分点;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25.8%,高于全市298.6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1669元,同比增长4.2%,低于全市0.6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805元,同比增长7.1%,低于全市0.9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47.1%,高于全市29.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3.7%,低于全市31.4个百分点;完成建筑业产值108.6亿元,同比增长2.8%,低于全市4.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5.9亿元,同比增长3.5%,低于全市2.3个百分点。
2023年,蚌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居全市第八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6%,居全市第九位,建安投资增长7.4%,居全市第五位。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325.8%,高于全市298.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位。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7.1%,高于全市29.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位。民间投资增长-33.7%,低于全市31.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八位。
第一产业
2022年,蚌山区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新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7个。构建“一集两轴三片”发展格局,依托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梅花山等资源,全力打造现代休闲农业园区。扎实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推动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提档升级,和平乳业获批“皖美农品”企业品牌,液态奶产品面向沪苏浙地区销量连续三年增速超10%。
第二产业
2023年,蚌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3%,高于全市10.9个百分点,较上年度提高16.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位。
2023年,蚌山区完成建筑业产值108.6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同比增长2.8%,建筑业持续恢复。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蚌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同比增长5%,较上年度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7%,消费市场总体平稳。
交通运输
京台高速穿过蚌山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蚌山区驻有:安徽财经大学
2022年,蚌山区蚌山小学黄山校区、二实小兰凤路校区、六中滨湖校区等学校建成投用,提升改造慕远学校等6所学校,新增市一类幼儿园3所。
科学技术
2022年,蚌山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0%。海勤科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富创通科技获评省级A类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全市唯一。为99家企业释放现金流1.3亿元、增长3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3%。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办理专利质押贷款4550万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2件。获批创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安徽省科普示范区。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文化馆:蚌埠市文化馆。国家三级图书馆:蚌埠市图书馆。
2022年,蚌山区开设全市首届非遗集市。“9+N”农民文艺大篷车巡演126场次,获评省级典型创新案例。
体育事业
2022年,蚌山区组队参加省、市残运会获得11金9银5铜的好成绩。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获评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医疗卫生
2022年,蚌山区完成24个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工作。
社会保障
2022年,蚌山区举办各类就业服务活动70场次,新增就业岗位6500个。对特困、低保等特殊人群实施托底保障,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600余万元。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黄庄街道东方红社区、宏业村街道第四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面开展“暖民心”行动,累计投入财政及社会资金超8000万元,87所老年学校实现三级全覆盖,建成运营老年食堂和助餐点76个,新增婴幼儿普惠托位680个,打造天桥街道喻义巷社区“十全暖心社区”样板。
历史文化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明末清初开宗创派,历经数百年承袭和传播。已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晰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五大主要流派:河南派、安徽派,上海派,河北派、山西派。安徽的心意六合拳由第七代传人宋国宾在蚌埠市传授,弟子众多。2013年,心意六合拳被蚌埠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白玉微雕
微雕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独具风格的一种特技,究其根源,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甲骨文,足见其成熟的雕刻技巧。其“字体小如芥籽”,“笔画细若秋毫”,须用五位以上放大镜才得以辨识。白玉微雕在微雕中是最难的一种,因白玉材质比象牙和寿山石更硬,刻起来更难,蚌埠白玉微雕经过努力,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得到了认可。2013年,白玉微雕被蚌埠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缸贴烧饼
缸贴烧饼,为清真食品。传统面头发酵,做成生胚后,需亲手将生胚贴入350度左右的高温缸炉内进行烘烤。待香味溢出把火全部捅开烘烤,呈虎皮色时用夹钳夹出。如若遇个别火候不到,顺势还要在放入缸中,此时缸体已经挂不住了,只能卧放在炭火的四周,待虎皮色时夹钳夹出即可。2013年,缸贴烧饼被蚌埠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位于蚌埠市蚌山区蚌埠港东约500米处,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单车道。是中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遗址。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中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无法代替的作用。是蚌埠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者。是蚌埠的地标性建筑。
2019年10月,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建桥烈士纪念碑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建桥烈士纪念碑,位于大铁桥南端西侧旁边,始建于民国38年(1949年),是为纪念解放军抢修被南逃的国民党敌军炸毁的大铁桥而光荣牺牲的王吉珍、刘建国、王焕伦等烈士。该碑由碑基座、碑身构成。碑基座为砖混结构,外饰水磨石。1982年被蚌埠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孙家圩子旧址,位于蚌埠市纪念馆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旧址区主要由邓小平旧居、陈毅旧居、张震旧居、大食堂及会议室组成。1949年3月22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率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前方机关和三野司令部由徐州进驻到孙家圩子村。孙家圩子一度成为渡江战役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华东地区的政治决策中枢而名垂青史,成为军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环。
荣誉称号
2013年8月,蚌山区入选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2020年6月,蚌山区入选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
2020年6月,蚌山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1年5月,蚌山区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7月,蚌山区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参考资料
蚌埠市蚌山区志(1946-2007).安徽党史方志网.2020-06-23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0:4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