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七
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
蚂蟥七(Primulina fimbrisepala (Hand.-Mazz.) Yin Z. Wang)是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粗根状茎。叶均基生;叶片草质,两侧不对称,卵形、宽卵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小或粗牙齿,上面密被短柔毛并散生长糙毛,下面疏被短柔毛,叶柄有疏柔毛。聚伞花序,有花;花序梗被柔毛;苞片狭卵形至狭三角形,被柔毛;花萼裂至基部,裂片披针状线形,花冠淡紫色或紫色,下部被少数柔毛,筒细漏斗状,雄蕊的花丝着生于距花冠上部疏被极短的毛,花盘环状,子房及花柱密被短柔毛,种子纺锤形,3-4月开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粗根状茎。叶均基生;叶片草质,两侧不对称,卵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4-10厘米,宽3.5-11厘米,顶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斜宽楔形或截形,或一侧钝或宽楔形,另一侧心形,边缘有小或粗牙齿,上面密被短柔毛并散生长糙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侧脉在狭侧3-4条;叶柄长2-8.5厘米,有疏柔毛。
聚伞花序1-4(-7)条,有(1-)2-5花;花序梗长6-28厘米,被柔毛;苞片狭卵形至狭三角形,长5-11毫米,宽1-7毫米,被柔毛;花梗长0.5-3.8厘米,被柔毛。花萼长7-11毫米,5裂至基部,裂片披针状线形,宽1.5-3毫米,边缘上部有小齿,被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紫色,长(3.5-)4.2-6.4厘米,下部被少数柔毛,在内面上唇紫斑处有2纵条毛;筒细漏斗状,长2.5-3.8厘米,口部粗0.8-1.4厘米;上唇长0.7-1.2厘米,下唇长1.5-2.4厘米。雄蕊的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1.6厘米处,长约1.3厘米,在基部之上稍膝状弯曲,上部疏被极短的毛,花药长约4毫米,基部被疏柔毛;退化雄蕊长约4毫米,无毛。花盘环状,高约1毫米。雌蕊长2.7-3厘米,子房及花柱密被短柔毛,柱头长约2毫米,2裂。蒴果长6-8厘米,粗约2.5毫米,被短柔毛。种子纺锤形,长6-8毫米。花期3-4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贵州南部、湖南、江西和福建。生长在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林中石上或石崖上,或山谷溪边。
主要变种
密毛蚂蟥七与蚂蟥七的区别:叶下面被短绒毛,毛被遮盖叶的整个下面。分布于中国广西南部(上思、防城)。生长在海拔760-950米的山谷林中石上。
繁殖方法
蚂蟥七繁殖方式为组培繁殖。
材料:蚂蟥七的花梗和带苞片的花蕾。
培养条件:
生长与分化情况:
材料处理:取幼嫩花梗和带苞片的花蕾,清除其表面污物,自来水冲洗后放入盛满水(加入35滴洗洁精)的200毫升烧杯中,震荡15分钟,冲洗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75%乙醇消毒10秒,无菌水冲洗3次;用加3滴吐温的0.1%升汞浸泡6分钟,震荡23分钟,无菌水冲洗5-6次。将花梗切成11.5厘米的小段,接入培养基⑴中;而带苞片的花蕾则直接接种至培养基⑴中。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带苞片的花蕾在培养基⑴中启动时间约20天,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80%:花梗的启动时间需要26天左右,诱导频率为73%。2种外植体约35天后在愈伤组织切口上出现不定芽。切下不定芽,转到培养基⑵上,约7天后出现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出现3周后,大部分切口处长出浓密的丛生芽,并出现一部分有植株形态的小苗。
生根培养:选择高约1厘米、生长健壮的不定芽苗接种到培养基⑶上,一瓶一苗。10天后,可见叶片明显增大,根开始发生:一般20天内,陆续长出1-2对新叶、57条根;4周后,生根率达95%以上。另外,不定芽虽能在培养基⑵上直接生根,但长出的新根较为粗短,毛细根少:数量也比转到生根培养基上的少。
栽培技术
炼苗和移栽:将健壮的生根苗从培养瓶中小心取出,用25℃温水浸泡去除培养基。栽入由50%珍珠岩和50%蛭石(经高压灭菌)组成的基质中。盖上塑料薄膜以保持空气湿度,2天浇水1次,保持基质湿润。21天长势稳定后,每天掀开薄膜少许,7天内逐渐揭去薄膜,直至完全揭去。然后更换培养土,培养土比例为园土:珍珠岩:蛭石=5:4:1,成活率100%。
主要价值
药用:蚂蟥七的根状茎治小儿疳积、胃痛、跌打损伤。
观赏:蚂蟥七花大,淡紫至紫色,整体花期长达1个月以上:植株低矮、形态可爱;花叶皆美,观赏价值高。
参考资料
蚂蟥七.植物智.
蚂蟥七.中国自然标本馆.
蚂蟥七.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4: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