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鸟科(学名:Thamnophilidae)属
鸟纲雀形目,共有47属209种516个亚种。包括蚁鵙、蚁鹩、
蚁鸟等。体长在10~36厘米之间,体型较小,翼短,大部份物种都是呈黑色、白色、赤色、栗色及褐色。羽毛可以是均一颜色或是有斑纹和斑点。雄鸟和雌鸟都有钩状啄。常在地面或低矮树枝上活动,多数种类在地面觅食。喜食昆虫,其中一些物种专喜食蚂蚁,或追随蚁群啄食被蚁群驱赶出来的昆虫和小型节肢动物。其名字源于喜爱跟随蚁群的习性。有些种类是拉丁美洲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不迁徙鸟类。
栖息环境
蚁鸟科的分布地是
新热带界,大部份都出没于热带。只有少量物种扩展到墨西哥南部及阿根廷北部。一些物种,如横斑蚁鵙,其分布就横跨了大部份南美洲及中美洲;其他如灰喉蚁鹩就只有很狭窄的分布区域。
蚁鸟主要栖息在潮湿的低地雨林。少量物种会栖息在高地,少于10%的物种会达至海拔2000米,几乎没有物种会栖于高于海拔3000米的地方。栖于最高海拔的是在亚马逊盆地,在巴西、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及秘鲁的单一位点就有多达45个物种。物种的数量随分布地的偏远而减少,如墨西哥就只有7个物种。多样性较低的地区可能存在局部的特有种,如
委内瑞拉蚁鸟就只限于巴西、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的白砂土壤区。一些物种会特别与某些局部生境有关,如竹蚁鵙就分布在竹林的环境。分布在墨西哥和阿根廷北部的茂密森林或丛林地带。
生活习性
蚁鸟科主要生活于
热带雨林,是日间活动的鸟类,但大部份都不愿意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它们会进行蚁浴,即利用蚂蚁或其他节肢动物来擦羽毛。传统上认为这是一种去除及控制羽毛上的寄生虫方法,但也有指蚁鸟是以此来处理猎物身上难吃的物质。
蚁鸟科常在林地轰出大量昆虫,然后吞食;一些物种也经常跟随军蚁群,以试图从食肉蚁群处逃脱的蜘蛛、蜥蜴和小型啮齿动物为食。蚁鸟不擅长飞行,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地面上。蚁鸟的主要食物为节肢动物。当中多数为昆虫,包括草蜢及蟋蟀、蟑螂、螳螂、竹节虫及蝴蝶和蛾的幼虫。它们也会吃蜘蛛、蝎子及蜈蚣。它们可以快速吞下细小的猎物,也会在树枝上处理较大型的猎物,去除其翅膀及刺。较大的物种甚至可以吃青蛙及蜥蜴。也吃果实、蛋及蛞蝓。
蚁鸟会以多种方式捕捉猎物。由于大部分蚁鸟都是栖于树上,所以多是在森林下层及中层觅食,只有少数在冠层觅食。例如翅斑蚁鸟会在茂密的叶堆中觅食,用喙在叶子中翻转寻觅。一些蚁鸟会站在树枝上注视猎物,并迅速向前捕捉猎物;一些则会以翼来捕捉猎物。不论是哪一种方法,它们都会在叶间或下层跳来跳去寻找猎物。暂停的时间各异,不过体形较小的物种则更为活跃,暂停的时间较短。
兵蚁群是一些蚁鸟的主要食物。大部份热带的蚂蚁都会组成大群,但蚁群很多都是夜间或在地底下活动的。
新热带界的行军蚁是最多的鸟类光顾的物种,因它们是日间并在地面活动的。以往认为光顾的鸟类是来吃蚁的,但研究发现多处地方的行军蚁其实是驱猎者,将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及小型的脊椎动物带到等候的蚁鸟处。有18种蚁鸟就是跟踪蚁群进行觅食的,每天早上都会检查兵蚁的巢。[这些物种会先到达蚁群的巢,再呼叫其他同类到来。
蚁鵙的叫声一般都是重复及简单音符组成,其歌声很独特,人耳也能够分辨。蚁鸟以叫声来沟通,尤其是在晚上的森林中。大部份物种最少有两种叫声,包括响亮歌声及柔和歌声。从歌声的语境就可以得知其作用。侧如一些响亮歌声就与地盘有关,当有鸟类接近边界时就会发出。邻近地盘的蚁鸟会以歌声受影响的程度来确定敌人的远近。雄雀在保护地盘时会与另一雄雀对峙,而雌雀则会与雌雀对峙。雄雀和雌雀有可能会以响亮歌声二重奏来维持关系。柔和歌声的功用较为复杂,可能与维持关系有关。除了这两类外,它们也会责骂潜在的掠食者。一些物种也会使用共同语言,如跟踪蚂蚁的叫声提示。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极危(CR)——3种,濒危(EN)——9种,易危(VU)——12种,近危(NT)——14种,低危(LC)——171种。
外形特征
蚁鸟科是美洲热带食虫鸟,约45属,209种,像近缘的
灶鸟科(Furnariidae)一样高度分化。长度一般在9.5∼37厘米之间;羽衣蓬松黄褐色(两性通常不同);翅短圆;喙弯度各异,通常厚实,末端钩状,有时有凹口;腿强健,前面数趾的基部部分愈合。
蚁鸟科是一类体形中小的雀,最大的巨蚁鵙长45厘米重150克,最少的姬蚁鹩长8厘米重7克。一般而言,它们的翼短而圆,可以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脚爪强壮,尤其是那些会跟踪蚂蚁的物种,可以抓住垂直的树干。这类蚁鸟的爪比其他的更长,脚底亦较粗糙。蚁鸟的跗蹠骨长度与觅食方式有关。跗蹠骨较长的一般会在树枝上站着捕食昆虫,跗蹠骨较短的则会以翼来捕捉猎物。大部份蚁鸟的喙都相对较大及强壮。有几个属的蚁鵙的喙尖弯曲,而所有蚁鸟都有锯齿状的喙端,可以帮助抓住及咬开昆虫。有的喙向上弯曲像凿子。
蚁鸟科的羽毛柔软,色彩并不鲜艳。大部份物种都是呈黑色、白色、赤色、栗色及褐色。羽毛可以是均一颜色或是有斑纹和斑点。两性异形呈现在羽毛颜色及斑纹上。整体而言,雄雀多是灰色、黑色或白色组成的斑纹,而雌雀的则是浅黄、赤色及褐色。例如雄性的点翅蚁鹩主要是黑色的,而雌性的下身则是呈锈色的。在一些属中,如Myrmotherula,雌雀羽毛可以用来分辨物种。很多蚁鸟的背上、肩膀或翼底都有明显白色的斑纹,当受到威胁时,它们就会展示这个斑纹来吓退敌人。
生长繁殖
蚁鸟科的鸟类是一夫一妻制,白羽蚁鸟例外,会经常出现分开的情况。大部份物种都会建立自己的地盘,大小由马努蚁鸟的0.5公顷至眼斑蚁雀的1500公顷不等。眼斑蚁雀的社群系统特别不同,繁殖对会成为核心,与雄性的子孙及其伴侣组成群族。这个群族的成员数量可达8只,会联合起来保护地盘。雄雀会带食物到雌雀前示爱。雄性眼斑蚁雀会经常喂食雌雀,直至它停止自行觅食。另一种示爱方式是互相梳理羽毛。
鸟巢是由双亲一同建筑的,某些物种的雄雀似乎会负责较多的工作。巢以树枝、枯叶及植物纤维等制成,巢可以是悬挂在树枝的叉位或两根树枝间,又可以是支撑在树枝、蔓藤上,放在树洞内或地上。一般呈杯形巢。雌鸟一般生两到三枚卵,浅黄色带黑斑。双亲共同孵化,只有雌雀会在夜间孵化。孵化期为14-16日,最长的如乌暗蚁鸟可达20日。雏雀出生时没有羽毛及看不见东西,要由双亲照顾。双亲会一同孵雏雀,喂养幼鸟。蚁鸟双亲会像其他鸣禽般在巢内建筑粪便囊。8-15日大的雏雀就到达换羽的年龄,双亲会呼叫及照顾雏雀离开鸟巢。当第一只雏雀离开鸟巢后,留下来的父亲或母亲就会增加食物的份量予余下的雏雀,以加速其生长率。换羽后,雏雀头几日都会匿藏,由双亲供应食物。一般要到两个月大雏雀才可以独立,有些甚至要达4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