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美厚(1909.11.23-1994.5.29),又名那威勃蓬,
广东澄海人,1925年远赴泰国成为侨领,在泰期间积极团结华侨、支持国内抗战、领导泰国抗日救亡运动,为救济祖国难民和支援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1949年,39岁的蚁美厚受邀回国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席上最年轻的侨领。20世纪50年代起,蚁美厚在广东长期从事侨务工作,是广州市侨联、广东省侨联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曾任广州市侨联第一届至第三届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生平
蚁美厚,原名蚁美扬,1909年11月23日出生在广东澄海一个贫农家庭。幼时的穷苦家境和遭受土豪恶绅欺凌的辛酸遭遇,使他十分憎恨“弱肉强食”的恶势力,逐步养成勤奋、耿直和富于正义感的品格。1922年,旅泰著名侨领蚁光炎回故乡省亲、兴办公益事业。经塾师介绍及族长、家长的同意,蚁美扬被
蚁光炎收为义侄,并改名蚁美厚。
1925年,年满16岁的蚁美厚被接到曼谷。蚁光炎要求他从学徒、勤杂工做起,接受艰苦创业的传统教育和实际锻炼,白天扫地、倒痰盂、跑腿、抄账本和干粗活,晚上学习泰文,每月只发给他微薄的工资。叔叔蚁光炎还笑着对他说:“年轻人要多吃苦、多磨炼,日后才会有出息嘛!”这时,蚁美厚才明白当初叔叔所说“掠你去暹罗做牛”的全部含义和真正用心。1936年,蚁光炎先生当选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这时蚁美厚也开始成为蚁光炎的重要助手,掌管光兴利船务公司的财务,后又担任光兴利船务公司经理。
抗日战争爆发后,蚁美厚即参加“旅泰华侨各界抗日联合总会”,积极向华侨和侨社上层人员宣传“团结对敌、一致抗日”的救国思想,协助叔叔蚁光炎先生在侨社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将其叔叔募得的部分捐款和抗战物资设法送到香港廖承志办事处。当时,侨社中的抗日进步力量,也是通过蚁美厚与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蚁光炎联系的。对国内来泰宣传抗日和募捐的人员,蚁美厚总是协助叔叔蚁光炎给予热情接待,并为之提供交通和食宿的方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重建祖国,素有爱国光荣传统的泰国华侨,在“反日大同盟”的基础上,于1945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了“泰国华侨各界建国救乡联合总会”,简称“泰华建救总会”,其宗旨是救济祖国灾民,促进祖国和平、团结、民主、统一和建设独立、自由、富强、幸福的新中国,提倡中泰人民友好亲善,关心侨居地的社会福利和开展救灾工作,扩大侨社爱国大团结。
蚁美厚担任“泰国建救总会”会长后,与国内
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香港何香凝、彭泽民、蔡廷锴领导的“华南救济协会”、新加坡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联系与配合,共同开展“建救”工作。蚁美厚积极响应宋庆龄的号召,在侨界发动救国救乡义捐和福利基金义捐,把募捐到的大部分钱物,通过“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和“华南救济协会”转到国内,为救济祖国难民和支援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为了促进祖国走向和平、团结、民主、统一,配合祖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反对法西斯独裁统治及响应要求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呼吁,蚁美厚在爱国民主思想的推动下,以“泰华建救总会”会长的身份,于1946年夏天,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泰国支部的筹组工作。
1949年6月蚁美厚应邀从泰国回国,先后参加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宴会上,毛主席风趣地对他说:“你这个姓很少见,姓毛的已经不多了,你这个姓就更少了。”毛主席还十分关心地问到旅泰侨胞的情况。党对侨胞的关心和对蚁美厚工作的肯定,使蚁美厚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要求成立统一的归国华侨联谊会组织。1950年3月29日,在欢迎旅美著名侨领
司徒美堂的大会上,广东省侨委主任
伍治之提议成立全国统一的归侨组织,获得与会归侨一致赞成。不久,归国华侨联谊会广东总分会筹备委员会成立,选出司徒美堂等45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戴子良任主任,甄绅、古子坚、蚁美厚为副主任。蚁美厚和侨联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
1953年4月12日,广州归国华侨联谊会成立,会员499人,选出执行委员37人,常务委员7人,蚁美厚为主席。当时市侨联没有经费,蚁美厚把他担任“义益行”董事总经理每月工资3000元全部捐出来用作经费。
1956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委会,推举陈嘉庚为主任委员,蚁美厚等12人为副主任委员。1956年10月5 日,第一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正式成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选举产生了中国侨联第一届委员会,陈嘉庚当选为主席,蚁美厚等14人当选为副主席。之后,蚁美厚连续四届当选中国侨联副主席。
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市侨联推动了华侨史研究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海内外联系沟通侨情,做好新一代华侨华人的工作,促进中外友好往来和开展各种交流。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市侨联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海外侨胞的纽带,成为内联外引的桥梁,成为温暖的侨胞之家。近四十年来,蚁美厚创建和带领的广州侨联工作成绩斐然,深入侨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向热爱祖国和关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蚁美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振奋,他对中国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新时期的侨务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
1994年5月29日,蚁美厚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人物事迹
积极投身抗击日本侵略的活动
蚁美厚由于长期在叔叔身边工作,受到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熏陶,为他日后继承蚁光炎先生爱国遗志奠定了思想基础。当时,在泰国出版发行的爱国报纸《暹京时报》《新时报》只要一出现经费困难,蚁美厚就“有求必应”。同时,他还以股东之一的身份,与爱国侨领代表一起创办了《中国报》,旨在宣传中泰文化,促进中泰亲善,团结华侨和宣传抗日。 在蚁光炎遇刺后,蚁美厚先生继承其爱国遗志,一方面继续与侨社中的抗日进步力量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从经济上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另一方面,他还协助泰国中华总商会做了大量促进中泰友好、团结华侨工商业者的工作。
在日军占领泰国期间,蚁美厚拒绝与日军合作,与地下抗日进步力量保持密切联系。为抵制日军随便征用驳船运载军事物资和粮食,泰国政府成立了“泰国驳船联合公司”,蚁美厚担任副总经理,期间,他在加强泰华经济合作和共同抵制日军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出于策略和安全的考虑,在日军占领泰国期间,蚁美厚不再公开参加抗战初期成立的“泰国华侨各界抗日联合总会”(1944年底改为“泰国华侨各界反日大同盟”)的活动,但他仍暗中以各种方式支持泰华侨社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泰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即“自由泰运动”。
热情投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需要大量资金和外汇,还要倾力保障抗美援朝。蚁美厚回到祖国后,夫人金素娟从泰国汇来10万港币。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更是宝贵的外汇。蚁美厚把这10万港币全部用来购买公债。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不拿来投资,不也同样可以帮助国家吗?”蚁美厚回答道:“目前国家财政有困难,又缺外汇,购买公债更能直接帮助国家解决困难。”
此后,蚁美厚还捐献了更多资金、物资和医疗用品支援抗美援朝。他的爱国精神和义举,让时任中侨委主任
何香凝十分感动。为表示肯定和钦佩之情,何香凝与另外三位画家一起,在一帧画中分别画了竹、梅、兰、菊,于1951年2月赠给蚁美厚。
1950年初,广东发生春荒,解放海南岛战役也是箭在弦上,需要大批粮食。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物资禁运却影响了粮食运输。廖承志和时任广东省领导人叶剑英找到蚁美厚,希望他能从东南亚购买一批大米。蚁美厚一听,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但同时也有顾虑,从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买粮食不太困难,难的是没有办法运回国内。廖承志胸有成竹地表示,能够搞到粮食就是大功一件,运输问题可以通过澳门商界的何贤和马万祺来解决。在香港、澳门党组织的协调下,蚁美厚购买的大批粮食通过澳门运到广东各地,帮助广东顺利渡过春荒难关,还有力地支援了进军海南岛部队的粮食供应。
推动改革开放发展、为新时期侨务工作做贡献
1983年3月下旬,以
梁威林为团长、蚁美厚为副团长的广东代表团,应泰国皇家农业工程计划办公署主席蒙昭披沙勒亲王的邀请,赴泰访问,代表团一方面向泰国提供小型电站技术,商谈十一宗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另方面交换两国果树种子,商谈有关中泰两方交换种子的计划。代表团的活动,对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1991年10月16日,前来广东视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广州珠岛宾馆接见并宴请蚁美厚。蚁美厚向李鹏总理汇报了北京华侨大厦的改建情况,还反映了有关广东落实华侨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商来粤投资等情况。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广东,与蚁美厚在广州欢聚,自1988年邓小平在北戴河接见蚁美厚之后,多年未见,他们就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等问题畅谈。是年12月,蚁美厚参加广东汕头经济特区成立10周年暨扩大特区范围庆典活动,在汕头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
蚁美厚对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新时期的侨务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他为创办经济特区为振兴潮汕地区经济、推进广东省现代化建设,积极向中央和广东的领导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均得到重视和采纳。
蚁美厚对海内外侨界人士有深厚感情,一向关心和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华侨、华人的正当权益积极提议并协助政府制订有关侨务政策。他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侨乡、华侨农场视察和检查工作。1993 年3月美厚在北京参加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会议上,领衔提出《请抓紧制订华侨捐赠保护法》的议案。他在引进我国建设所需的国外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引导海外乡亲捐资与兴办家乡文教公益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的尊敬和爱戴。
亲属关系
叔叔蚁光炎。
夫人金素娟,因心脏病复发,1981年11月30日逝世。
长女蚁鸽、长子蚁民。
侄子蚁行素。
孙子蚁峰。
亲友评价
陈有为:蚁美厚几十年来一直是把祖国的利益和他对祖国的责任,放在他个人和他的家族、亲人之上的。这正是他对祖国始终不渝的忠贞热爱的表现,也正是这位著名的爱国进步华侨代表的可贵之处。
社会纪念
“美厚路”与半身雕像
蚁美厚于1994年5月29日在广州病逝,但他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永存人间。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南畔洲村干群为了纪念他,将村里位于南洲小学东侧的一条主要村道命名为“美厚路”。而在樟林南盛里的一幽雅处,陈列着蓝金生、周礼平、秦牧、蚁光炎、蚁美厚等7位自樟林古港开埠以来东里镇杰出人物的半身塑像,供人瞻仰凭吊,让人抚今追昔,从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蚁美厚故居
蚁美厚故居坐落在广东汕头市澄海区南畔洲村书斋巷,约建于清末,为双层一厅二房土木结构建筑格局,屋舍坐东向西,宽约8米,进深6米,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宅舍中间为凹斗门楼,左右侧两房外伸,墙体用贝灰沙土夯成。据当地干部称,蚁氏一家几代人在此居住,蚁美厚本人就是在这里出生的。蚁美厚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感情深厚,他出国时和解放后数次回家乡探望父老乡亲有几次还专程到村中看望自己的老家,并对岁月流逝、人事已非发出无限感慨。蚁美厚一家外出后,房屋由族亲代管,期间还一度作为栓牛的“牛间”,1971年由其侄蚁行素重行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