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生
2007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的作品,2007年出版,以“文革”时期为背景,从一个女知青的视角,叙述了一个关于“乌托邦世界”的故事。
内容介绍
《蚁生》《蚁生》以王晋康年轻时作为知青下乡的经历为背景,寓理想、诙谐于苦难的现实之中,真实地再现了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又把它放到“人类本性”的高度来认知。那些正需要吮吸知识营养的一代青年,却在上山下乡的大背景下,远离父母及熟悉的城市生活,在无法自己选择的社会浪潮中艰难地生存着。爱情纷争,情敌忌恨,眼看优秀青年颜哲命悬一线,不料峰回路转,他利用父亲一生研究蚂蚁社会的成果,用科学家研制的“蚁素”控制了人的行为,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家园,自己和女友充当了管理这个小社会的上帝角色,最终,却因为与整个社会、与人类本性格格不入而走向幻灭。在这部小说中,科学幻想的成分融入了现实世界,但小说最根本的指向却是社会真实。因为对社会制度伦理的谙熟和逻辑的严密,读这部小说,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仿佛真的发生过一样。
作者简介
王晋康,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兼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河南作协会员。迄今已发表短篇小说40篇,长篇小说5篇,计200余万字,曾七次荣获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科幻作家之一。
王晋康的人生有着文革一代人共同的曲折,因而其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语言典雅流畅,结构精致,构思奇巧,善于设置悬念,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很好的结合。十余年来,王晋康一直以自己独有的优势,构筑着中国科幻的根基。
小说目录
楔子
蚁众
1 噩耗
2 蚂蚁的学问
3 情敌报信
4 罪
5 凶杀
蚁王
1 新生
2 利他的设计
3 平定内乱
4 女知青怀孕
5 老魏叔
6 工分
7 招工
8 蚂蟥
9 断裂
10 死亡
11 毁灭与新生
蚁素
1 蚂蚁朝圣
2 璧还
韩松评王晋康
王晋康把改造人的政治抱负,寓于科幻中。
王晋康的《蚁生》,写的是“文革”中,面对人性的泯灭、异化和疯狂,下放到农场的青年科学家从蚂蚁身上提取“利他素”,使原本尔虞我诈的人群表现出了极大的善良,在科学主义加集体主义的新光辉下,“文革”的邪恶在一个局部的层面完全瓦解了。但这个局部对于整体历史的意义,却在小说结束时戛然而止。王晋康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场社会实验。同样是超人,他们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完全以集体主义为归宿的新型物种,而这是一场彻底的悲剧。这部小说,很突出地展现了王晋康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情怀、知识、理想和节操。我们说科幻是一种文化,就是这个意思,现今中国,最缺的就是文化。
王晋康认为,有五种很现实的灾难在严重威胁人类,分别是气候变化、淡水缺乏、超级病原体、有毒食物、未知灾难。灾难的特点一是不可预知,二是不可控制。
我也讲了科幻中的种种世界末日,我认为大致有三种世界末日:天上的、地上的、人间的。最恐怖的是心灵末日,比如剥夺你的自由,让人生不如死。
人要避免末日,首先要讲科学。这是政治的前提。科学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抵御自然灾害,更能让我们理性起来,壮大我们的情怀,减少我们的无知,从而缓解我们对权力的恐惧。中国不乏空喊民主和法治的精英,他们用这两样东西为自己的私利服务,却缺少像布鲁诺那样的人。
精彩书评
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一再提醒自己要字斟句酌,免得书评中出现不“和谐”的内容。王晋康的长篇我是第一次看,果然是与大刘不同的风格。从《蚁生》中看到,王晋康笔下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技术和波澜壮阔的场面,风格上比较偏软,着重讨论的是他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可实现性。
对这种社会的讨论,王晋康将其放在了文革这个特殊的环境下。郭秋云和颜哲都是下乡知青,其中颜哲的父亲是有名的蚂蚁学家,可惜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这一对年轻人也被下放到一个相对封闭的农场。此时,由于颜哲和郭秋云发现了农场场长赖安胜强奸女知青岑明霞的事情,使得赖安胜准备杀人灭口。为了躲过赖安胜的追杀,颜哲使用了父亲留下的蚁素,却造出了一个大同社会……
王晋康把人类社会和蚂蚁社会进行对比,认为蚂蚁具有天生的利他主义,而这种利他主义的决定因素不是基因,而是激素。如果把这种激素提取出来,同样可以作用到人身上。人被喷洒了这种“利他素”之后,思想上就会自动产生变成像蚂蚁一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性格,完全压制内心中“恶”一面。这样儒家思想教育了几千年的内圣外王之道就可以这样通过生物上的简单处理就能够实现了?
姑且先不论这种这种“利他素”制造的可实现性和效用上的科学依据,《蚁生》目的显然不在于此。王晋康让我们先承认这种稍微有些不太可能实现的全局变量,然后再根据这些假设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当赖安胜和几个帮凶被喷了“利他素”后,瞬间就变成了极具利他主义的好人,并且仿造蚂蚁社会,认为颜哲是蚁王,郭秋云是副蚁王。后来颜哲对全农场的人都喷洒了自己重新研制的利他素,使得这个相对封闭的农场在短期内实现了道德秩序优良的大同社会。
不过与中国圣贤念念不忘的大同社会不同,这个农场还有两个高高在上的上帝。从客观上来看,在大环境还不是大同社会的条件下,冒冒然地把一个小型的大同社会放置于复杂社会中,实验必定会失败;从主观上来看,颜哲本人也有想要逆天而行,成为可以随意操控别人命运上帝的动机。对主观上的原因,郭秋云正好与颜哲的看法不同,由此造成了两人之间的分歧,最终分道扬镳。
如果故事的结局是这个小型的大同社会最终成功,那这本书就是YY小说而不是科幻小说了。蚂蚁虽然有利他主义的天性,但这种习性只针对同一个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而言。对其他群体的蚂蚁,反倒是不死不休的厮杀。正是蚂蚁的这种习性造成了7个人的斗殴惨死,也使得郭秋云对颜哲的试验心灰意冷,最后强行终结了这种不现实的实验。在这儿我个人觉得王晋康处理得很仓促,两人间的感情由浓转淡的变化太过突然,让人有不适应之感。
即使这种激素真能实现,但也免不了成为野心家的工具。毕竟“并没有可靠的机制来持续产生出一个个善的、无私的上帝”。在这样的社会中,掌权者的约束只剩下自我约束,而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自我约束往往是不可靠的。而且群体与群体之间,从内心深处只能产生厮杀的欲望,除非所有人都喷洒同一种蚁素,但这在技术上很难实现。正如结局中所讨论的,本性自私的人类不断发展,而极具利他主义的蚂蚁社会却始终停留在8000万年前的水平上,不再发展。蚂蚁社会不见得比人类社会高明啊!“水至清则无鱼”,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清如水,生活在一个近乎perfect的大同社会中,恐怕是我们的悲哀。自私、懒惰、好享受的确是人的天性,但从某种角度说,正是这些人性中非善的一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偷懒和享受,我们发明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从生物上喷洒蚁素来实现大同社会不现实,祈望通过儒家般的教育来实现大同也不可能,我们既没有必要抹去人性中恶的一面,也不可能抹去人性中恶的一面。生活中本来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好也有坏,这才是我们挚爱的现实。
参考资料
韩松评王晋康:他是真善美的求索者.中国科技网首页.2014\u5e7411\u670817\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5 15:36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