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
民国商人
虞洽卿(1867一1945),名和德,龙山镇山下村人。1881年到上海商行当学徒。1892年起历任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买办。1898年起,在四明公所事件中参与同法租界公董局的交涉。1906年发起组织万国商团中华队,1908年开办四明银行,后又组织南洋劝业会,任副会长,曾先后创办宁绍、三北、鸿安轮船公司。辛亥革命中支持上海光复。1920年起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全国工商协会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淞沪商埠市政会办。是早期旅沪“宁波帮”的头面人物之一。“五卅”运动中,以上海总商会“五卅”事件委员会名义,擅自修改向帝国主义者提出的交涉条件,提出停止罢市。
人物生平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力上学,15 岁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学徒。后被提升为“跑街”,与上海商界接触。
1881年到上海商行当学徒。
1892年起历任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买办。
1894 年到德商鲁麟洋行当“跑楼”,后升为买办。
1898年起,在四明公所事件中参与同法租界公董局的交涉。
1903 年起先后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荷兰银行买办, 从中获利变成富翁, 独资创办惠通银号。后又发起组织四明银行, 并捐得清廷道员官衔,以买办和官僚双重身份忠实地为帝国主义效劳。
1905 年上海发动反帝罢市运动时,挨户劝说各商店复业,深受英美租界当局赏识。
1906 年组织万国商团中华队
1908 年参与发起组织宁绍轮船公司,开办四明银行,后又组织南洋劝业会,任副会长,曾先后创办宁绍、三北、鸿安轮船公司。辛亥革命中支持上海光复。
1913 年创办三北轮船公司,兼营鸿安商轮公司,航行长江及沿海远至南洋, 获得巨利。
1918 年发起组织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
1920 年被选为全国工商协会会长,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
1924 年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 并任淞沪市政会办。
1925 年上海五卅运动中, 他策划成立五拼委员会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市民组成的工商学联合会相对抗, 擅自修改向帝国主义者提出的交涉条件, 提出停止罢市, 分化人民反帝统一战线, 旋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他利用早年在上海创办交易所时同蒋介石的关系,于北伐战争前夕与蒋介石秘密联系。
1927 年春从财政上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从此互相支持,建立起反革命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利用中外合作办救济机构的机会,任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会长,以救济难民为名免税从西贡运大米到上海,大发国难财。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去重庆,组织二民贸易公司、三北运输公司, 运输和囤积物资,牟取暴利。
1945年4月26日,虞洽卿病故于重庆,终年79岁。翌年11月归葬于故乡龙山。
相关事迹
1908年,宁波帮商人虞洽卿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营银行———四明银行。次年,即宣统元年他又根据家乡土特产的运销情况及沪甬两地的客运实际,发起创办了宁绍轮船公司,自任总经理。四明银行与宁绍轮船公司一成立,立即遭到外商的排挤。为不使这两个新生事物夭折,虞洽卿又组织了宁波同乡会航运维持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用极其有限的经费来帮助这两家单位渡过难关。3年以后,他独资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创办宁兴轮船公司和鸿安轮船公司,为发展中国的民族航运业作出了贡献。
虞洽卿是沪上闻人,宁波帮中坚,事母至孝。母卒后,又在家乡建造虞母桥、虞母亭纪念母亲。而且牢记母训,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家乡的公益事业。他曾出资创办学校,疏浚凤浦湖,兴建镇胜、镇大、镇骆等公路,从而深得家乡人民及宁波旅沪同乡的赞赏。当1931年7月2日,日本军方在朝鲜煽起排华反华浪潮时,他又率先在上海组织反日援侨委员会,并公开发表演说,痛斥日本军国主义暴行。同月14日,还宣布与日本经济断交,表现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立场。抗战爆发以后,虞洽卿断然拒绝出任上海伪政府市长,并冒着生命危险,与意大利商人泰米那齐合伙组织了中意轮船公司,到西贡、仰光等地运米,以解决租界内难民拥挤而缺粮的危机。1941年春,又离开上海,转道香港赴重庆,与王晓籁等组织了三民运输公司,积资在香港购买三吨道奇牌汽车300辆,从缅甸、仰光等地运来五金配件,供军需之用。
虞洽卿热心为家乡创办公益事业。1907年在龙山山下村捐资创办龙山学堂(曾一度改名洽卿小学),当地儿童免费入学。1912年在龙山开办三北轮埠公司,营建轮船码头及轻便铁道,输出家乡的棉花、大豆等农副产品,运回大米和各种工业品。1922年,家乡水灾,虞洽卿运进一批赈灾米,分发给乡民。抗战期间大米奇缺,虞洽卿发起举办宁波平粜会、镇海平粜会,从西贡、仰光购运来大米,以低于当地市价销售。虞洽卿还在龙山创办过电话及电报房,同宁波、上海接通电话。1929年至1933年发起建造甬观、镇骆、镇大3条公路。1939年又与从弟善卿出资疏浚凤浦湖,以利农田灌溉。
捐赠飞机
1893年,法国士兵冲击“四明公所”,31岁的虞洽卿联合宁波帮严信厚、叶澄裘等,迫使法国人认输,赢得了不少掌声。1909年,由虞洽卿、朱葆三等宁波籍实业界巨头发起组织,宁波同乡会应运而生,他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同年,他建议筹组“南洋劝业会”,提倡发展实业。之后的辛亥起义,他出钱出力,帮助上海、江苏光复,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他捐款2万元,兴办伤兵医院。
抗日战争后,上海沦为孤岛,他还组成上海难民救济会,送宁绍同乡免费返乡。抗战中,还曾留下遗言:“铜钿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捐黄金一千两,用于抗战。”而在虞洽卿诞辰150年系列活动上,宁波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王泰栋编写的《龙山虞洽卿与上海滩》传记小说首发,首度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抗日爱国事迹。其中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牵头捐赠了“宁波号飞机”。1933年的《上海宁波日报》还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了专题报道,写着“70万人齐仰首,宁波帮捐赠‘宁波号’飞机。”,内容提到,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驻守上海闸北的中国军队十九路军发动突然袭击,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华总工会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的宣言。
由于日军多次出动飞机,上海不少文化设施,如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被炸成废墟。1933年元旦,全国民众、海外侨胞、商界人士发起航空救国。看到这一消息,虞洽卿牵头“宁波帮”发出了“宁波旅沪同乡会航空救国募款会征信录”,被推选为募捐总队长,组织了266个捐募队,集资捐款购置了五架飞机,当时的飞机机价为22227美金。当年9月9日,五架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升空,机身印着“宁波”、“沪工”、“沪商”、“沪校”、“童军”,他还让人在飞机上用石漆写下了“不供内战、不得抹去”的字样。
重视教育
虞洽卿幼年家贫失学,到上海后靠自学成才,这一经历使虞洽卿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1905年底,虞洽卿回到龙山,见家乡学校寥若晨星,当地一些去宁波、上海学生意的人,大多没有文化,虞洽卿便决定在家乡创办一所学堂。1906年,虞洽卿在龙山山下村独资创办龙山公学,后并入龙山义塾,改为“龙山学校”。1912年,虞洽卿为家乡龙山小学新建校舍,改为私立龙山小学。1934年,设“四明大学奖学金”,资助同乡子女中的优秀大学生。1935年,捐资增建龙山小学校舍,加收寄宿生,开龙山地区招收寄宿生之先河。1943年,在宁波旅渝同乡会中设虞洽卿奖学金。1944年,虞洽卿将家乡天叙堂61亩捐赠给龙山小学为校产。浙东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编印《新浙东报》以及《我政府褒扬三北心文教人士》为题,报道褒扬了虞洽卿。虞洽卿逝世后,当时龙山小学为追念虞创办本校之功,在创校40周年庆祝会时,改名“洽卿小学”。
后世纪念
虞氏旧宅
虞氏旧宅,位于宁波市伏龙山下,距宁波市30公里。是其在上海滩闯荡后为其母建造的私宅,取名“天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虞洽卿路
上海曾有两条马路以宁波人的名字命名,一条是法租界的小马路—朱葆三路,一条是连跨南京路、静安寺路的南北道路,名为“虞洽卿路”(现为西藏中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5 11:0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