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州龙
兽脚类暴龙超科分支龙类的非鸟类恐龙
虔州龙是一种发现于中国的中型暴龙类。该属下目前仅有一种,为中华虔州龙。虔州龙具有狭长的吻端,这与其它暴龙亚科的成员具有非常大的区别,因而获得了一个昵称叫“匹诺曹暴龙”。虔州龙的发现使得它与分支龙属下的两个物种构成了一个单系,即分支龙类。分支龙类分布于晚白垩世的亚洲地区,且普遍具有狭长的吻部。这一具有特殊生态形态学特征的单系的建立暗示了晚白垩世暴龙亚科具有较大的形态分异度。
命名由来
属名取自赣州的旧称,虔州。种名意为中国的。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虔州龙目前仅有一件标本,即正型标本GM F10004,保存了大多数的骨骼,包括几乎完整的头骨,9节颈椎,3节背椎,18节尾椎,两侧的肩胛乌喙骨,部分保存的肠骨,左侧的股骨,胫骨,腓骨,距骨,跟骨,第三和四跖骨。
虔州龙的体长大约为7米,重约750千克,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暴龙类。虔州龙具有以下自近裔特征。前后向加长的吻部,上颌骨升突具有非常大的与内部气腔化构造相连通的气孔。前颌骨极度退化,前颌骨的最大前后向长度大约只有头骨总长度的2.2%,其它暴龙类大约是4.5%左右。肠骨外侧面的正中位置没有发达的纵向脊。
系统发育位置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虔州龙与遥远分支龙和阿尔泰分支龙构成了一个单系,即分支龙类。这一类群的暴龙都具有狭长的吻部,并且分布在亚洲地区。这一结果也得到了布鲁萨特等人2016年基于更大数据集分析的支持。
科学意义
亚洲地区的长吻暴龙类并不是第一次被发现,此前发现的分支龙属就属于这一类群。然而,分支龙属的两件标本都属于亚成体。对于其它大型暴龙类,如阿尔伯塔龙,惧龙,蛇发女怪龙以及霸王龙和特暴龙的研究表明,这些巨型猎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头骨由幼体的较为狭长的形态转变为成体中较为短粗的形态。因此,之前的研究无法确定分支龙狭长的吻部代表的是一类具有特殊生态适应的暴龙类,还是由于个体发育带来的假象。新发现的虔州龙具有狭长的吻部,同时还是一具成年个体。在加入虔州龙以后,系统发育分析支持分支龙类构成一个单系。这一结果在后续的研究中也非常稳健。这就说明长吻是分支龙类的共近裔特征,代表了暴龙亚科中一支具有独特生态适应的单系。
与北美的大型暴龙类相比,分支龙类的吻端修长纤弱,可能不具备其它暴龙类毁灭性的咬合力,因此它们可能会捕食体型较小的猎物。分支龙类与特暴龙或是其它的大型暴龙亚科的分布范围重叠。不同的头骨生物力学性质使得它们占据与其它近亲完全不同的生态位。由于体型较小,分支龙类自己也很有可能是特暴龙或其它大型暴龙类的猎物。
分支龙类仅存在于亚洲地区。虽然前期的研究显示北美同一时期的动物群与亚洲地区的动物群具有很高的同质性,但长吻暴龙单系的建立表明两者之间还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点也体现在其它方面,比如角龙科在北美非常的多样化,然而在亚洲地区只有一种。又如蜥脚类在晚白垩世的北美十分稀少,而在亚洲地区却十分多样。过去的研究常会以北美的恐龙动物群作为标准来讨论恐龙多样性在晚白垩世的兴衰。现在看来,仅以北美恐龙动物群为标准,而不考虑亚洲地区具有独特生态适应的类群以及两地潜在的物种交换现象来讨论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是非常不合适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唯有全面的考虑不同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殊的生态适应类型才能够相对客观的讨论恐龙多样性在大灭绝事件前的变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9 11:30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系统发育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