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龙
兽脚类暴龙超科的非鸟类恐龙
是发现于北美洲的大型暴龙类。该属下只有一种,希氏虐龙。其化石发现于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生存年代为晚白垩世。成年虐龙的体型约为8-9米,体重2.5-3.3吨。
命名由来
虐龙属名中的“eversor”的意思是破坏者,“Bistahi”指的是发现地。种名则是以正型标本的发现者新墨西哥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的PaulSealey命名。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虐龙具有以下自近裔特征组合:前颌骨的腭骨突具有分叉的结构。鼻骨的后端具有多余的额骨突。鼻骨后端内侧的额骨突为矛尖形。泪骨的前突具有发达的气腔化构造。颅顶具有高耸的矢状脊。上颞孔延伸到鳞骨的外侧面。前额骨非常短。颚骨具有单一的用于与内部气腔化构造相连通的开孔。隅骨的内侧面有一个脊用于与上隅骨相关节。隅骨和前关节骨在下颌的后腹侧缘形成了一个腹外侧钩状突。舌下颌孔的腹缘有一个发达的脊。
虐龙目前有四件标本被正式发表。
正型标本:NMMNH P-27469一件关联的完整度较高的头骨,属于一个成年个体。
归入标本:NMMNH P-25049一件不完整的头骨,属于一个幼年个体。
归入标本:NMMNH P-32824泪骨前突。
归入标本:OMNH 10131部分保存的头骨,属于一只成年个体。
系统发育位置
洛温等人2013年的系统发育分析认为虐龙属于暴龙亚科。布鲁萨特等人2016年的系统发育分析认为虐龙的系统发育位置较洛温等人的结果更为原始,与暴龙亚科和艾伯塔龙亚科构成的单系拥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3 17:46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