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虏(拼音:lǔ),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战俘,引申为奴隶,奴仆,敌人,虏获,后也指蛮族
字源演变
形声字。战国文字从戌,从毌,从力。上面的“‘图A’(虍)”像虎头之形。《说文》:“虏,获也。从毌,从力,虍声。“毌”是甲盾之义,所以“虏”字的本义就是指战俘。《包山楚简》19:“娄‘图B’虏。”“虏”用为人名。也引申为“仇敌”之义,如“敌虏”。由于古代战俘常被用作奴隶,故“虏”也引申奴隶。《史记·李斯列传》:“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司马贞索隐:“虏,奴隶也。”后也指蛮族。《后汉书·李膺传》:“羌虏及疏勒、龟兹。”因“卤”常假借为“虏”,亦指“卤”,表示“掳掠”之义。《史记·韩长孺传》:“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现代汉语简化为“虏”字。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获也。从毌从力,虍声。郎古切。
说文解字注
获也。
《公羊传》:“尔虏焉”。故凡虏囚亦曰纍臣,谓拘之以索也。於毌义相近,故从毌。
从毌。从力。
《左传》曰:“武夫力而拘诸原。”
虍声。
郎古切,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郎古切。《集韵》《韵会》笼五切。𠀤音鲁。虏掠也。《汉书·晋灼注》:生得曰虏,斩首曰获。
又地名。《水经注》:淄水又东迳临淄县故城,其外郭即晋献公所徙临淄城也,世谓之虏城。《六书正譌》:生得者,则以索贯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虏的解释.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23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