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炮台是
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将领
关天培坚持抗击英寇的地点,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附近有“义勇之冢”和“节兵义坟”。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
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
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00多门。以
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
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又在
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2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鸦片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现今的虎门炮台旧址除少数位于番禺区外,大部分归
鸦片战争博物馆管理,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分成相对集中的
沙角炮台和
威远炮台两组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进行管理。炮台多为条石和灰、砂、黄泥砌筑,平面圆形或半月形分为露天台(即明台)和暗台两类。威远炮台仍然保存完整,为花岗岩石砌筑全长360、高45米,共有25个炮位,每个炮位高2.9、宽4.2、深6.6米。炮位旁设储藏室和官兵休息室等。节兵火坟位于沙角炮台北约100米。
现虎门炮台上有“义勇之冢”,埋葬的就是当时抗击英军战死的部分士兵。虎门白草山西麓沙角炮台后方还有“
节兵义坟”。
清朝内部坚决主张禁烟的大臣
林则徐于1839年抵广州,收缴鸦片两万多箱,计2376000多斤,从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滩上当众全部销毁。同时与
关天培在东莞县虎门要塞积极布防,设置炮台11座,大炮300多门。
1840年6月,英军对清发动鸦片战争,封锁珠江口,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驱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惊慌失措,将林则徐以“办理不善”为名革职查办。改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与英谈判。
1841年1月7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
查理·义律派兵突然袭击
珠江口大角、
沙角炮台,守将
陈连升等英勇牺牲。主张投降的清朝大臣琦善私下向
义律求降,答应割让
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款。道光帝又感到失地赔款,严重损害清朝声威,下令对英宣战。
义律于2月25日率军舰18艘进攻虎门炮台,
关天培身先士卒,率先死战,多次击退英军,但一直等不到救兵。坚持到晚上,终因寡不敌众,关天培与部众4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