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
中药
虎耳草,中药名。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寒。
归经
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
主治
用于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于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
炮制方法
去杂质,切段备用。
生理特性
虎耳草,多年生小草本,冬不枯萎。根纤细;匍匐茎细长,紫红色,有时生出叶与不定根。花期5-8月,果期7-11月。生于海拔400-4500m的林下、灌丛、草甸和阴湿岩石旁。喜阴凉潮湿,土壤要求肥沃、湿润,以密茂多湿的林下和阴凉潮湿的坎壁上较好。
产地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又治聤耳,捣汁滴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6 18:15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炮制方法
生理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