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驹(1922年3月-2024年1月12日),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1937年在上海学生界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12月在南方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大同大学肄业。曾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人物生平
参加革命
1938年至1941年4月,在上海南方中学学习,任中共地下党支部委员、校学生会主席;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大同大学学习,任中共地下党上海学委中学区委委员、区委书记。组织领导上海学生进行各种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4月至10月,由上海党组织派赴苏中根据地,先后任苏中四分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分区学联主席。负责培训青年、学生工作,在根据地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
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任中共苏中四地委如中分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如中分县县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的民运工作,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亡、“二五减租”和民兵斗争。
1943年至1945年,日军在苏中“清乡”后,转任苏中四地委城工部南通特派员、地委城工部组织科科长。负责联系南通的城镇地下党组织工作。
解放战争中
1945年至1947年5月,任中共苏中地委青工委书记。
1947年5月由中共上海分局派赴浙东工作。
1947年8月至1948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姚虞县工委书记。
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浙东四明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长。在四明山区开展历时两年的游击战。
余姚解放后,1945年5月至9月,任余姚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宁波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前后
1949年9月至1952年11月,任中共浙江省宁波地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
1952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
1955年1月至1961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
1961年至1966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政治研究室主任。
1966年至1972年7月“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隔离审查,并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后恢复名誉。
恢复工作后
1972年7月至1978年,任中共浙江省委派赴温州联络组组长,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室负责人,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
1977年至1979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1979年2月至1983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秘书长,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1983年3月至1987年3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省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省长。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1988年12月至1989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1989年6月至1993年7月,任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8年5月离休。
离开工作岗位后,回浙江杭州定居。
薛驹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六、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4年1月12日23时,薛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102岁。
主要事迹
关心农村问题
忧心农村发展的曲折和艰难
十八大之前,薛驹和几位老同志一起,在杭州、安吉等地就城乡统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和调研组的同志一起撰写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
薛驹说,“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事关国家全局,这些问题不解决,和谐社会无从谈起。他还提出,要重视信息化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农业也需要信息化,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薛驹说,他一直很关心农村问题,因为我国的农村发展道路比起工业等领域,特别地曲折和艰难。农村问题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我们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与“和合调查”
实事求是的风格从未改变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薛驹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
1961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的薛驹,参与了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和合调查”。这是当年全国纠正“五风”(浮夸风、共产风、瞎指挥风、命令风和干部特殊风)和为制订人民公社“六十条”而做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农村调查。
当年1月,毛泽东坐镇杭州刘庄,亲自派出全国3路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开展调查。
浙江组的组长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浙江省委也派出薛驹等三人参与,调查组赶赴和合生产队(当时是嘉兴县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产队)调查。
薛驹同志回忆,田家英和他很熟,两个人经常讨论当时错综复杂的农村问题。
2月,毛泽东听取调查组汇报。当他听说地处江南杭嘉湖平原鱼米之乡的和合生产队1960年的粮食每亩产量只有291斤,比解放前还低时,非常震惊。毛泽东当即作出“七点指示”,要求迅速贯彻执行。
3月,毛泽东在广州要求制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又称“六十条”)。
此后,全国农业形势迅速好转。
“和合调查”,可以说在当时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此后,毛泽东多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到“和合调查”,以告诫全党要实事求是。
5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那次调查,薛驹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决不能丢。”
向邓小平汇报
重视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
薛驹同志一向关心“三农”和乡镇问题,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为浙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1月29日,邓小平再次来到浙江。
邓小平关切地问:“浙江总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薛驹回答:“从1982年到198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3倍。”
邓小平很高兴。他对薛驹说:“5年之间,一个浙江变成了三个浙江。”
薛驹还向邓小平汇报了当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亦工亦农,白天到工厂做工,晚上到农业方面加班,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邓小平说:“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创造,是群众的创造。的确,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一条新路。”
离开杭州时,邓小平还提到:“杭州真是个美丽的城市,一定要把西湖保护好,建设好。”
1992年3月,经中央政治局研究,组建十四大党章修改小组,成员有曾庆红、薛驹、虞云耀等人。薛驹负责党章文字修改起草工作。那次修改把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写入了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