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昶
唐代官员
薛季昶(?~706年),本名薛通,字季昶,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名将薛仁贵从子。
人物生平
薛季昶,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出身河东薛氏。进士及第,上书言事,起家监察御史,迁给事中。
效力武周
武则天时,兵部郎中侯昧虚率兵讨伐契丹失利。为了掩饰败绩,妄称契丹行军打仗有蛇虎为先导,所以无法抵敌。武则天厌恶侯味虚的拙劣诡辩,特拜薛季昶为河北道按察使,去查处此事。薛季昶直驱侯味虚军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侯味虚捉拿,落实罪状后即刻斩首,一时威震前线各军。薛季昶按察河北道期间,又将贪残肆虚的藁城县尉吴泽迅速逮捕,审定罪状后即将其仗杀。薛季昶这一雷厉风行的举动,又使他声名大振,所至官吏望风慑惧。
薛季昶出使河北回朝后,迁升御史中丞,不久,又因过失,贬迁定州刺史。久视元年(700年),迁任雍州长史。雍州为唐都长安所在地,他在任期间,敢于惩治豪强,很有一番作为,是历任雍州长生的佼佼者。之后,他还任过文昌左丞、魏陕二州刺史、洛州长史等职,所至,严肃为政,恪于职守。
恢复大唐
神龙元年(705年),薛季昶参加了由大臣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等五人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诛除武则天所宠幸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因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户部侍郎。
无辜受害
张柬之等人虽诛二张,迫使武则天下台,但却没有穷诛诸武,薛季昶认为:“二凶虽诛,吕产吕禄犹在,去草不除根,终恐复生,建议张柬之等人对诸武采取行动。但张柬之等人不以为意,薛季昶从此深为自己的命运忧虑。
唐中宗复辟以后,诸武的代表人物武三思把持朝中大权,薛季昶被贬为儋州(今广东儋县)司马。他在贬官之前,与昭州(今广西平乐县西)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和,及接到贬黜儋州司马的诏书后,觉儋州地近昭州,怕被周庆立杀害。想奏请朝廷去广州,但又厌恶光楚客,就在他左右为难之时,张柬之等五人遇害的消息传来,他知道自己也不能免祸。于是置办棺椁,沐浴更衣,饮毒而终,葬于昭州。
人物评价
唐睿宗《赠薛季昶左御史大夫制》:故儋州司马薛季泉,刚干义烈,早承先顾。驱策中外,绩誉昭宣。有张汤之推举,同汲黯之强直。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已。横加窜责,卒至殂亡。言念忠冤,有怀嘉悼,可赠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爵。
张耒《读唐书二首》:二张挟嬖宠,声势各滔天。蛇鼠依城社,自谓终千年。天道恶满盈,五龙忽腾骞。断头谁救汝,豭豚尸道边。击狗不击首,反噬理必然。智勇忽迷方,脱匣授龙泉。区区薛季昶,先事仅能言。
李峤饯薛大夫护边》: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轶事典故
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枢殡在堂十余载,每日哭临无限。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及丧母,号毁殆至灭性,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其至孝,送葬者千余人。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薛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4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