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天,1977年5月出生于江苏徐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执行部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神经环路与脑认知部”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人物经历
1977年5月,薛天出生于江苏徐州。
1995年,从徐州市第一中学毕业。
1995年—2000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强化班)和生物系学习,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2000年—2005年,就读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院细胞分子生理系,毕业并获得细胞分子生理学博士学位。
2006年—2011年,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1年—2012年,担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助理研究员。
2012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同年,担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同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2013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担任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骨干。
2014年—2020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2018年—2022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执行部长。
201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委员。
2020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20年—2022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部长。
2022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
2023年10月,获得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
2024年7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薛天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生命体如何感光-光感受的信号转导机制,特别是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的光信号转导机制。2.光调控生命体生理功能-非成像视觉神经环路,如夜间异常光诱发抑郁样表型的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3.探索基因编辑、干细胞技术和纳米新材料在大动物模型中治疗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疾病中的应用。如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纳米技术,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对于视觉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采用在体同源重组的基因编辑技术,挽救感光细胞退化小鼠视觉;解析人类与非人灵长类恒河猴视网膜衰老分子图谱;建立首例非人灵长类视网膜色素变性猕猴模型等。
根据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网站数据,薛天先后发表SCI论文49篇,多篇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Nature、Cell等学术期刊,被引用4000余次, h-index为27。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薛天在视觉修复与增强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方法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腾讯医典评)
参考资料
导师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网.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