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霜霉病
植物病害
薄荷霜霉病是一种植物病害。
病原形态特征
孢囊梗卵圆形,稍小,直立,散生或丛生,无色或微带灰白色,大小291~497×7~14微米,呈锐角二叉式分枝6~8次,顶端不对称;顶枝尖略弯,大小10~18.5×1.9~2.5微米;孢子囊卵圆形,淡紫褐色,大小21.5~45.5×20~44微米,未见卵孢子。此外PeronosporastigmaticolaRaunk称柱头生霜霉,亦是该病病原。孢囊梗无色,长椭圆形,较大,从气孔伸出,单生或丛生,大小272.7~313.1×5.0~10.1微米,基部不膨大,主轴长为全长1/2~2/3,上部具二叉状分枝3~5次,末枝呈弧状,端尖,长10.5~12.0微米;孢子囊浅灰色,无乳突,大小20.7~46.3×10.5~14.7微米;卵孢子黄红色,球状,大小30.3~40.4微米;藏卵器近球形,大小50.5~60.6微米。前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叶斑,后者为害花器,尤其是柱头和花丝。故称柱头生霜霉。
传播途径和发病
病菌以带菌种子或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母根和种球上或以少数卵孢子在染病的病殊株上越冬,翌年栽植带病母根病菌随新叶生长侵染幼芽,成为该病初侵染源。湿度大时能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靠芽管从表皮直接侵入到叶片薄壁组织,产生菌丝体在细胞间扩展,同时产生线球状的吸器穿透着蘧菜细胞壁,吸取养分和物质。气温16℃、相对温度75%该病潜育期最短,利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使病害扩展。生产上施氮肥过多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该病扩大蔓延。
(2)发病初期注意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300~4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40%三乙膦酸铝(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3:00
目录
概述
病原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