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 membranaceum Gardner & Champ.)是红厚壳科、红厚壳属植物。灌木至小乔木,高1-5米。幼枝四棱形,具狭翅。叶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3.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有花1-5(通常为3),长2.5-3厘米,被微柔毛;花两性,白色略带浅红;花梗长5-8毫米,无毛;花萼裂片4枚,外方2枚较小。果卵状长圆球形,长1.6-2厘米,顶端具短尖头,柄长10-14毫米,成熟时黄色。花期3-5月,果期8-10(-12)月。
形态特征
灌木至
小乔木,高1-5米。幼枝四棱形,具狭翅。叶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反卷,两面具光泽,干时暗褐色;中脉两面隆起,侧脉纤细,密集,成规则的横行排列,干后两面明显隆起;叶柄长6-10毫米。
聚伞花序腋生,有花1-5(通常为3),长2.5-3厘米,被微柔毛;花两性,白色略带浅红;
花梗长5-8毫米,无毛;
花萼裂片4枚,外方2枚较小,近圆形,长约4毫米,内方2枚较大,倒卵形,长约8毫米;
花瓣4,倒卵形,等大,长约8毫米;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成4束;子房卵球形,花柱细长,柱头钻状。果卵状长圆球形,长1.6-2厘米,顶端具短尖头,柄长10-14毫米,成熟时黄色。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南部、海南、广西南部及铅海部分地区。多生长于海拔(200-)600-1000米的山地的疏林或密林中。在一般的土壤都可以生长,但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最适宜,涝洼地或干旱瘠薄地生长不良。较耐旱不耐涝。比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3-30℃,开花结果时的适宜温度为20-28℃。
生长习性
薄叶红厚壳前期生长速度比较慢,种植3年后生长速度加快。当光照充足时,植株的结实率高,果实生长速度快,品质高。花期3-5月,果期8-10(-12)月。
繁殖方法
种子催芽:11-12月将饱满成熟的薄叶红厚壳种子采收去皮后,撒在沙床上进行催芽,一层种子盖一层沙,然后将沙苗床用水浇透,保持沙床湿润。
培育壮苗:一般沙藏3个月左右种子开始萌发。将萌发的种子放入营养杯里进行育苗,一个营养杯放一粒种子并盖土,种子埋置深度以完全盖过种子为宜,并覆盖荫蔽度50%的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播种后常淋水保持湿润。待幼苗长出3-5片叶后,此时可施薄肥水,先用淡粪尿水加少量磷酸钙对水淋施,促其长壮苗。
炼苗:薄叶红厚壳出苗后4个月,要逐渐去除遮阳网炼苗,以促进其根系及根茎的快速生长,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栽培技术
移栽定植
种植方式分为薄叶红厚壳林下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下套种薄叶红厚壳2种方式:①种植规格根据不同种植方式而定,薄叶红厚壳林套种在经济作物的种植密度为6000株/公顷,株行距1.2米×1.4米。②林下套种薄叶红厚壳的株行距视所套种的树种、种植密度和森林郁闭度而定,种植密度和森林郁闭度较大的应适当套种稀一些,一般为1.5米×1.7米 或1.8米×2.0米。挖穴时距离根部不少于1.5米。
挖穴规格为上宽不限,底宽40厘米、深35厘米,挖坑时表土和心土要分开放置,待施基肥时回坑用。施基肥时先回心土至种植穴深度的1/3后,施入生物有机肥0.5千克/穴(推荐使用),或复合肥0.25千克/穴,与泥土充分搅拌均匀,再回表土至满坑,且呈凹形。坑内泥土充分打碎,土块直径不大于6厘米,拣除草根、木根、石块等杂物。
选择无风阴雨天气种植,挑选壮苗,种苗时用锄头在植穴中心挖20厘米深的种植穴,手压紧营养杯撕去营养袋后把苗木放入穴中,回土压实,覆土的高度以超过营养土面2厘米为宜。为防积水烂根,有条件的建议移栽后浇足定根水,可以有效提高薄叶红厚壳的种植成活率。
移栽后15-20天后要及时检查成活率,如发现缺苗或死苗要及时补种,确保全苗。成活率应不低于95%,足够数量的苗木是丰产丰收的首要条件。
抚育管理
薄叶红厚壳移栽后一般要连续进行抚育管理3年,主要包括除草及追肥等,第1年抚育在种植后3个月进行,第2、3年一般在2-6月进行抚育管理,最好在4月底前完成抚育。并要定期巡逻林地,以防森林火灾及盗伐。
薄叶红厚壳初植后,要加强管理,苗木定植后要及时松土,除草灌溉。松土可以帮助薄叶红厚壳根部呼吸和养料的吸收,可以结合除草进行,甚至可以根据薄叶红厚壳的长势进行中耕式除草。造林初期,杂草和灌木生长比较旺盛,对肥水养分的争夺较多,必要时使用化学除草剂辅助除草。
幼林抚育还应该设置防护栏,减少人畜破坏,面积很大的造林区要设置多条隔林带,既可防火又可以隔离病虫。
薄叶红厚壳的成林抚育,主要进行间伐。间伐要以“伐弱留强”为原则,间伐后依然要对土壤进行疏松,有利于薄叶红厚壳的生长。可以对下部多余的枝杈进行修剪,增加透光度和通风。
薄叶红厚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的追肥,才能保证薄叶红厚壳需要的肥力,在追肥时根据薄叶红厚壳生长需要而定,选用含氮、磷、钾数量不同的复合肥。每次追肥结合除草进行,第1次除草后在距离树苗两旁15厘米处挖沟进行施肥,前期施入高氮复合肥,施肥量为0.3千克/沟,以促进枝条生长,回土满坑以防养分的蒸发。第2年后除草后在树苗两边的树冠滴水处各挖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深20厘米的追肥沟,施入复合肥,施肥量0.3千克/沟,回土满坑。树苗长至3年后,每年修枝1次,修除下层细弱枝,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营养消耗,促进主干生长,保持树苗的成长。追肥的时候选择阴雨天或者土壤潮湿时进行。
采收管理
采收方法:全年或秋、冬季采,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采收,在离地面高度为5-8厘米的位置将薄叶红厚壳的药材全株砍下,切成薄片状,及时晒干。留存的伐桩切口要求平整,尽量不要扭伤伐桩皮层,以免影响萌芽。
晒干收藏:将采收的薄叶红厚壳,晒干后用干净、无文字及图案的编织袋(膜)包装好,并在编织袋(膜)上贴上包含品名、产地、入库时间等信息的标签,放入阴凉干燥的房屋,防止吸潮和发霉变质。
更新管理
薄叶红厚壳的萌芽能力较强,砍伐后通常采用萌芽更新,加强抚育管理,一般不用重新再种植。萌芽林投资少,只要管理及时施肥到位,一般林木产量达到或超过第一轮实生林。萌芽更新作业法是由采伐后的薄叶红厚壳保留伐根从根基部位的休眠芽或不定芽,萌发生长成萌芽植株,经过加强抚育管理达到丰产的目的。
萌芽更新的砍伐在四季均可进行,但最佳季节是秋冬季,且不超过翌年1月底完成砍伐。经研究证明,短周期林木采用萌芽更新时应采用斧头伐、低伐,在砍伐过程中保护好树桩不烂裂,另外伐桩高度稍高出地面5-8厘米为宜,这样萌芽率高,且能增强萌芽枝条的抗风能力。
砍伐薄叶红厚壳后,应将采伐区内的杂草、灌木等从基部砍倒,草桩高度不超过20厘米,并将采伐剩余物及杂草、灌木等平铺在已砍伐横经树桩行距间。
适时整理萌芽条是培育优质树苗的关键,第1次整理萌芽条应在砍伐后3-6个月进行(春、夏、秋伐后3个月,冬季伐后6个月),即萌芽条长到0.5-1.0米时开始,去弱留强。首先保留贴近地面靠空穴的健壮萌芽条,若无空穴则保留贴近地面靠行距的萌芽条,每株树桩应保留2株粗壮、无病虫害的萌芽条,其他萌芽条均用修枝剪从基部剪去。在第2年后进行第2次除萌,再次将重新长出的萌芽条从基部剪去,同时将第1次留存的2株萌芽植株,去掉其中长势较差的一株,确保每桩1株优质健壮苗木。
全砍抚育,砍除林地上所有杂灌、芒草和杂草草头。并以伐桩为中心,30厘米为半径的圆圈内的杂草连根挖掉,并深挖20厘米,然后对伐桩外缘10厘米半径内培土,将伐桩全部用土盖住,以提高萌芽条的抗风能力。
对已除萌的伐桩施放萌芽更新专用肥,采用沟施的方法,在距伐桩30厘米左右两侧挖一条长25厘米、宽20厘米、深15厘米的施肥沟,将专用肥均匀施放在沟内,施放复合肥0.125千克/沟,用土覆盖肥料。
在第2次除萌后,同时进行第2次追施专用肥。在树冠滴水处开挖一条长30厘米、宽20厘米、深25厘米的施肥沟,将专用肥均匀施放在沟内,施放复合肥0.15千克/沟,并覆土盖肥。
病虫防治
薄叶红厚壳整个生长期的病虫害都比较少。通常是在成林后会有木虱和褐斑病危害叶片。在防治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褐斑病防治:结合病害发病的特点及规律,每年6-9月使用石灰水160-200倍液或者
代森锰锌500倍液,对病害容易侵染的叶面进行喷洒。
木虱防治: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者5%
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施,连续喷施2次即可基本控制。
主要价值
薄叶红厚壳根在中国民间以根、叶作药用,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痛经、肾虚腰痛、能祛瘀止痛、补肾强腰等;叶治外伤出血,主要用作正骨水、妇炎净等的原材料。
薄叶红厚壳的叶、茎、根、皮、种子等部位含有呫吨酮类(xanthones)、香豆素类(coumarins)、黄酮类(flavonoids)、萜类(erpenoids)等多种类型化合物。其叶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木栓酮、木栓醇、β-谷甾醇、α-香树脂醇和3-表白桦脂酸。
保护现状
列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