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蕙的风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21年9月3日,当时的汪静之刚入学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诗人,与其他“湖畔诗人”潘漠华、
应修人、冯雪峰一样,写诗都以抒情短诗为主,主要表现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而且,汪静之自幼生活于放纵宽容的家庭教育之下,还有同乡胡适不时的鼓励支持,故其十多岁是即是有所成绩的诗人了。此时,汪静之与湘女傅慧贞(杭女师三号美女)已经山盟海誓,因女家棒打鸳鸯而分手。《蕙的风》是写给傅的情诗,蕙慧谐音。
文学赏析
汪静之的爱情诗中多次出现对恋人容貌体态和恋爱中行为的描写,与当时大多数新诗人相比,显得更为大胆。这一问题以其触及封建礼教的禁区为人们所触目;而正是在冲破封建道德的樊篱上,汪静之建立起他爱情诗的第三个特色:以对爱情的审美态度展示恋爱对象健康的亲昵关系。
青年男女不得相见,情人因与“我”的恋情而受到禁锢。对这种郁闷的情绪的表达,作者选取了一个特殊的角度——飘来的蕙花的香气,连结起了两人的心思。
诗再从对方着笔,那有情的蝴蝶,被花香吸引,想去寻找蕙花,才发现蕙花已被深锁园中,难以见面,只能“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这首诗写了两个相爱的男女,因着种种世俗的羁绊,被强行阻隔,不得相见而产生的痛苦。这种难言的苦楚本来就难以表达,诗人借薏花、风、蝴蝶等寻常意象,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达恋爱中的男女双方郁闷而无奈的心境。这种笔法,很是传神,有意境、有悬念,还有形象。通篇没有出现恋爱双方形象的描写,却形神兼备,通过花香被风带出,去招引有情的蝶儿,蝶儿有意欲来亲吻花香而不能这样一连串情节,营造出浓浓的氛围,含蓄、深沉、委婉,别有一番韵味。
此诗用词传神。比如“幽怨”“幽香”“深锁”,不仅用语准确,而且营造出意境,这意境令人回味不已。
《蕙的风》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诗人对情感记忆的再现,但在“五四”昂扬的时代,却显现出反封建的进步主题。事实上,对于整个“湖畔诗人”来说,当时代的飓风震撼着其被囚禁的身心的时候,他们渴望冲破封建桎梏,渴望自由与个性解放,强烈要求抒发真心的纯洁的爱,其中又以异性的爱情最为引人注目。《蕙的风》以情爱为网,自己的亲历自不待说,即使偶然闯入他们眼帘和感情世界的富有诗意的事物,比如此诗的蕙花”,也被作者取其外形或神态的某一方面寄寓男女相爱的情境。以蕙花飞动和抒情主人公心头的情感荡漾,揭示被禁锢爱情所带来的淡淡的哀愁与甜蜜,从而交织出一幅恋爱中年轻人特有的心灵图景。
当然,将“蕙花”理解成诗人的想象,理解成诗人眼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这首诗的主题也就可以理解为对理想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体会到的“甜蜜的伤心”。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
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蕙风熏人令人醉。这风里有蕙花的香味,更有她的香味。然而,她的香味和她都被禁锢在院子里。爱情,自由而美好的爱情也都被禁锢在笼子里。诗人写出了一种朦朦胧胧的美好的情意,同时也揭示了爱而不得、无法自由恋爱的残酷现实。”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谢昭新《现代皖籍作家艺术论》:“汪静之还有另一种风格的情诗,如《蕙的风》,诗歌以花香招蝶,蝶儿找不到被禁锢的蕙花,只能在蕙的风中伤心地飞着这一自然现象,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心理,鞭挞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诗歌表现了现代人的觉醒,现代人的爱情,从爱情这一侧面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
湘潭日报社高级编辑
喻名乐:“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蕙的风》所使用的较规范的白话语言、较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诗作所寓蕴的诗情都是较为出色的。相反,在湖畔诗人自觉地追求诗歌格律之后,这种新鲜的韵致反而遭到了破坏。”
作者简介
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20年代湖畔派代表性诗人,曾任复旦大学教授。曾在《新潮》《小说月报》《新青年》等刊上发表诗作井影响深远,1922年出了诗集《蕙的风》,以后陆续出版的诗集、小说有《寂寞的国》《翠英及其夫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