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黄岩“草根学者”陈明达先生推出长篇论文《〈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考从八个方面考证出明朝黄岩人氏蔡荣名可能就是〈金瓶梅〉真正的作者》。
个人简介
出身书香门第,习研古诗文,鄙视“
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中廪生①后,诗文不合时宜,屡试不中,遂纵情诗酒,醉中成诗。明“
前后七子”②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蔡荣名于24岁至
南京谒见刑部尚书
王世贞,深受赏识,赠言以勉,留住在府。一日,豪饮数斗,醉坠山池,
王世贞抚掌大笑,即兴命题,蔡
一挥而成《玉杯赋》。月余辞别,王世贞书“豪士堂”,吴越文士皆知其名。
中年之后,家道中落,靠廪生每月6斗米度日,一有金即沽酒,耻与乡宦胥吏结交,并设计嘲弄狎侮;而与樵夫牧人隶卒把臂劝酒,在民间留下许多传说,经口耳相传,岁月流逝和豪绅恶意中伤而失去原意。清末
王棻说:“今乡里小儿传其佚事,类滑稽、
傲俗、玩世不恭者之所为。”蔡荣名逐渐成为“蔡缸爿”。诗酒之余,致力著述,常说:“身都卿相,贮黄金万镒而身后无名,何如饿死
道上。”著有《太极注》、《芙蓉亭诗钞》等。清临海黄河清评曰:“前明一代黄岩诗人必推荣名,及今二百年亦未闻有继者。”
个人履历
《金瓶梅》的作者是蔡荣名
盖棺定论的“长命钉”还有《金》第96回、第97回
陈经济的年龄和第96回回末诗。
王世贞在《赠蔡簸藩先生》中说:“天台蔡去疾,千里见访
......时年二十有四”。96回2863页陈经济说:“我二十四岁”。97回2868页春梅对
陈经济说:“我大你一岁,二十五岁了。”97回2870页经济便告说“小弟虚度二十四岁。”这里一再强调年龄二十四岁。终身难忘的二十四岁。明摆着是说作者自己。作者更在书中记录了自己24岁时第一次拜见
王世贞受王青睐
感恩戴德的激动心情。96回末2866页“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月明何处楼。”“白玉隐于顽石里,黄金埋在污泥中,今朝贵人提拔起,如立天梯上九重。”此时此刻的
陈经济已经露出无赖、败家子的“庐山真面目”。他是“
良人”、“白玉”、“黄金”吗?不是!这是作者当时受
王世贞青睐的情景。读到这里,始知蔡荣名《玉杯赋》“南山美玉显身兮,无人识其为珍……龙非池中物兮,风云会兮将升天”非妄作。是我们眼拙,被两个黄金搭档“风云会”“脓着”骗了我们。
弇山园就是“
阆苑瀛洲”“明贤里”,是《金瓶梅》的梦工场
王世贞的诗和蔡荣名的长诗《弇山行》都证实弇山园就是“
阆苑瀛洲”“明贤里”,是《金》的梦工场。《弇山行》说“寄迹山中二秋矣,其胜不可穷,姑指可名状者一百五十八境以长韵收之。”看了《弇山行》,《金》的影子就挥之不去,“弇山”风花雪月,过去现在未来同现,天上人间共存。尽管作者尽量想避开《金》,但最后一句“知还草亭偕九友,长从
指迷峰下眠”还是露出明显的马脚,因为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就是为王世贞的九友斋而设计的,《金》卷首开门见山“
阆苑瀛州,金谷陵楼-----更无荣无辱无忧------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王世贞“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小饮犹倾三百杯,大醉须眠一千日。”(《芙》卷首题词)。蔡荣名“难忘千日中山酒。”
(《芙》卷六11页)。“风送疏钟催进酒,月移修竹助
高吟”。(《芙》卷五11页)。可以互相印证。这就是作者的创作心态和创作环境。王世贞逝世后,蔡荣名才承认“
阆苑瀛洲”就是弇山园这个事实。“重登缥缈楼前望,
阆苑仙宫万岁期。”(《芙》卷六11页)
社会评价
蔡荣名不荣而荣不名而名
王世贞“沾沾所见惬所闻”,蔡荣名却心有不甘,虽然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不敢越雷池半步。但在底线之内处处表现自己。“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不但忽悠了读者,连“流行者”王世贞也被灌了米粉汤。弇山园是“明贤里”王世贞就是“明贤”。这高帽,高。实际上他说的是“名闲里”。《金》25页“一时怒发无明穴”;78回2228页“心头一点
无明火”。作者都有意把“名”写成“明”。34回880页“第四个游守,第五个
郝贤。”就是“
游手好闲”。“欣欣”基本词义有二:一喜乐貌,二草木茂盛貌。一、欣欣对“
沾沾”,加“子”
欣欣子对笑笑生,合情合理。实际上作者隐含二、欣欣向荣之意。“荣名闲里书之于轩”,是作者隐于书中的真实意思,做到不荣而荣不名而名。这也是王世贞始料不及的。
令人费解的黄岩方言
《金》一百回,洋洋洒洒使用了大量的吴语系方言。日本金瓶梅研究学者
鸟居久靖(1911-1976)。日本私立天理大学名誉教授,
日本中国学会会员,中国语言研究家。1935—1942年赴中国,曾在北京、沈阳、长春等地居住过。著有《金瓶梅中的歇后语研究》。(胡文彬编《金瓶梅的世界》
北方文艺出版社211页)他在《金瓶梅的语言》一文中说:“如果是接触中国古典小说不多的人,立即感到行文十分费解。……坦率地说就是我自己读起来也不是没问题。”
“正是这样,作品洋溢着一个令人窒息的庶民气息。同时还要究明语言的费解之处。”
“总之,可以说这部作品展示了明代市民语言的记录顶点。”(同上215-216页)
作为中国通,金瓶梅研究学者,竟连用了两个“费解”,并且承认“自己读起来也不是没有问题,真是令人吃惊,更令人敬佩,敬佩他的诚实、坦率。现在,先来解释“语言的费解”。一言以蔽之,因为这是黄岩方言,所以不懂黄岩话的人就感到费解。
第11回285页:“省得我霸拦着他,撑了你的窝儿”。奥妙就在这个“撑”字上,在这里它只是个记音字,含有全面竞争的意思,即霸占的意思。“撑”方言音近似于“zang”,可以读给你听,但拼写不出,黄岩地区现在还说“撑生意”、“撑老公”。
第20回521页“玉萧笑道嗔道,你老人家昨日挨的好柴”,这个柴不是烧火用的柴,而是用柴棒打人,黄岩人就诙谐地称挨打为“
吃柴”,“挨的好柴”就是“挨打”。
第39回1035页“正是
小顽还小哩”,“小顽”指小孩,音近“弯”。
第46回1214页;“把人的鞋都别了,白穿不上”。什么叫把鞋“别了”,就是本来左右放对脚的,现在弄乱了,左右放反,穿不进了。
第54回1472页:“上了马,还打盹不住,我只愁突了下来。”“突了下来”意思是从马上掉下来,但在黄岩掉下来都叫“突下来”“突”音近“脱”。
第57回1534页:“你看这些蠢头村脑的秃驴,止会吃酒dang饭。”“dang”音“荡”,在黄岩饭量大,吃相难看叫“dang”。
第58回1587页:“教我墩了他两句”。“墩”黄岩话音近“咄”,是骂的意思。
第59回1621页:“把人粧出去杀了,才是好汉”。“粧出去”不是把人装在什么地方抬出去,黄岩说的“粧出去”就是普通话的弄出去。
第65回1840页:“我也见这老婆,这两日有些别改模样的。”“别改”在黄岩话里是别个人的意思,看到熟人象看到陌生人一样,很冷淡,毫无反应。指埋怨原来认识的人,暴发后眼高不认人了。
第86回2590页:“谁进
陈经济来后边”。“谁”音近“旋”.记音字。黄岩话“骗人”讲“谁人”,并且只有音没有字,作者就用“谁”字记音。
在《金》方言问题上,有两种倾向需要关注。一是乱认“干儿子”。许多地方通用的语言,硬说是本地方言。二是大路石板送人情、乱推磨。看到自己不懂的方言,北方人就说是南方话,“蛮语。”南方人则以为是北方话。也许有人会问:那么,你怎么知道你说的一定是黄岩方言,也许不是黄岩人也能写出来。在此,我重申,肯定是黄岩方言,肯定是黄岩人写的。下面我再摘录三处,如果不用黄岩方言肯定解释不通。1、妇女则目瞑息微有声嘶,舌尖冰冷四肢收(第27回718页)。2、寒鸦儿过了,就是青刀马(第32回832页)。3、一个急急脚脚的老小,左手拿着一个黄豆巴斗,右手拿着一条棉花(资讯,行情)叉口,望前只管跑走(第60回16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