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派铿(1934~1987年),祖籍晋江祥芝莲塘前埔(今属
石狮市蚶江镇),父亲蔡奕政旅居菲律宾经商,任马尼拉北区商会理事长,爱国爱乡,热心教育。
简介
民国23年(1934年)3月24日生于菲律宾马尼拉。
人物生平
民国26年,派铿随父母回乡,在村中小学接受启蒙教育。1958年,在菲律宾国民大学文学系就读,获学士学位,又进修工程学和法学。毕业后,在首都银行工作;未几,提升为分行经理、协理。他待人接物,和蔼可亲,颇受顾客信赖,所在银行营业额猛增,为各分行之冠。
派铿对教育有一种特殊感情。他虽任职银行,却非常关心教育事业,经常赠送大量图书给当地学校;一些学校也聘请他为顾问。为使青年人学到一些金融知识,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母校
国民大学开设《商业概要》课程。他鼓励学生读教育系,动员爱人欧阳慧真到师资缺乏的怡朗执教。母校筹建加洛干分校时,他带头出钱出力,发动校友捐助;三民中学建校时,他也不遗余力,四出奔波,大力协助。
1976年,派铿告别银行,到母校专职任教。在菲律宾商业社会中,教师任重薪薄,执教人员都想寻找机会转入商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从人人羡慕的金融界转入教育界,确实难能可贵。
1978年,派铿获国立菲律宾大学硕士学位,继而攻读博士学位。1982年,受聘为巴西市中华书院校长。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实行整顿改革,充实设备,扩建校舍,改善教师待遇。同时增设电脑和打字课程,并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校际联系。学校一时尽改旧观,生气盎然。
派铿视学生如亲生子女,对好学而家境贫寒的学生,他解囊相助,或请朋友资助。他对付不起学费、买不起书籍的学生说:“只要你们有心读书,学校的大门始终向你们开着。”有一次,班上一名学生缺席,他请另一同学带他到臭气熏天的贫民窟家访、接受教育。事后了解到原来这个同学的旷课是因家中打字机坏了,作业无法完成,不敢来上学。派铿便将自己家里的打字机借给那个同学。这个陪派铿到贫民窟的学生感动地说:“那天下午,我看见这个世界最丑陋的一面——贫民窟;同时也看见了世界最美好的一面——蔡老师的心灵。”
同学犯错误,他便为他们开“特别课”,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讲述历史故事,讲解成语、格言,谆谆善诱,从不厉声训斥。菲律宾青年男女爱唱歌,他就运用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他常说:“教育虽不能负起改革社会的全部责任,但对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
派铿对学校、对学生倾注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他的学生在全菲律宾大学入学考试中分数始终是最高的,还有许多学生在他精心培育和热心鼓励下,跳级参加大学招生考试,进入高等学府。
派铿博学多才。他除了学校工作外,还担任商报副总编辑,同时受任主编经济版“生意场”专栏。这个栏目以消息灵通、覆盖面广、分析深入、见解独特深受读者青睐。他喜欢音乐,擅作歌词。70年代,他写作《三巴义者》(意译为茉莉花),热烈歌颂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如茉莉花,洁白芬芳,经谱曲后很快在菲华社会中传开。所作《教师颂》成为马尼拉侨校每年教师节的节日歌曲。他还作《毕业歌》、《继续学习》,勉励学生学习海燕精神,冲破困难,奋勇前进,“学习不为己,为大众利益出力全出力”。
派铿关心别人,热心公益事业。一次,他担任亚洲城市运动会菲律宾代表队秘书长,带队回国参赛,辛勤地为运动员服务。他在家中居长,对弟妹、侄甥子女总是谆谆善诱,激励他们上进。他常说:“学习不只有教室,不只限于马尼拉。”他还经常为他们提供字典、图片、录像带及其他参考书籍。每逢假期,便带他们到菲律宾各省城镇旅游,让他们了解菲律宾的地理、历史,了解社会生活和民间习俗。旅行中,常和当地人一起吃饭,以促进中菲民族友谊。他说,大多数菲人还是贫苦的,我们必须想办法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60年代末、70年代初,菲律宾连续遭受台风、洪水、地震灾害。他积极参加救灾工作,协助发动捐款。1987年,中国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当时,他身染重病,仍强撑着羸弱之躯,到处奔走呼吁,动员募捐,疾病因此恶化,但仍坚持筹款,直到病危住进医院,还关心着:“大兴安岭救灾的第二笔外汇,中央银行是不是批准汇寄?”
派铿热爱祖国,在主持学校工作时,鼓励老师们用英文教菲律宾学生和群众读中国历史、文学,通过教学弘扬祖国文化。1981年,他发起组织“中国旅游团”,先后带领自己的子女、侄甥以及朋友的子女,走遍半个中国,还送几个人到北京学习普通话。每次从祖国返回菲律宾,他都带回了一些衣物送给妻儿、亲友。他说:“让你们穿上这些衣服,不单是为了美观好看,而是要让你们时时想起祖国。”1987年5月,他最后一次带夫人、子女和侄儿回国。在石狮姑嫂塔下追思传说中那一对盼望亲人归帆的姑嫂;又千里迢迢赶到上杭古田和江西瑞金,瞻仰革命圣地,了解当年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他无限感慨地说:“人的生命是短促的,应该抓紧时间,以自己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人群服务,多做有意义的事。”同年8月9日,派铿因患晚期胃癌医治无效,溘然去世。弥留之际,留给妻子的遗言是:“嘱子孙,……中华生我,菲国养我,中菲两族兄弟事业,你应致力。”
派铿逝世后,菲律宾政府及社团134个单位联合组成治丧会,中国驻菲大使馆也派员参加,5000多人参加出殡仪式,备极哀荣。所收奠仪,除分赠各侨校数十万元外,余款则创立“蔡派铿先生教育纪念基金会”,作为贫寒学生的助学金及选修教育系学生的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