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立本
前哥伦比亚大学出任教授
蒲立本(1922年8月7日—2013年4月13日,享年90岁),男,本名Edwin George Pulleyblank,加拿大艾伯达州(Alberta)人。
人物生平
蒲立本1942年毕业于艾伯塔大学,主修希腊文和拉丁文经典。参与太平洋战争期间情报工作时接触日本语,私下也在渥太华的卡尔顿学院学习汉语。
1946年到伦敦大学攻读中国语言和历史。
1951获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安禄山的家世和早年生活》,然後到日本东京和京都的图书馆进修至1952年
1953年评上剑桥大学汉语教授职位。
1955年出版著作《安禄山叛乱的背景》。在《亚非学院院刊》、《通报》和《大亚细亚》发表唐代历史论文,兼及中亚历史。
1959年因“受早年对印欧比较语言学兴趣的启发”和“对更好的古典汉语教材的需要”,开始研究汉语的历史语言学。
他从语法入手,1960年在《大亚细亚》发表《早期汉语语法研究(一)》。随後转到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构拟,发表《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1962)、《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二)》(1962)、《上古汉语和缅文元音系统的诠释》(1963)。
1966年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出任教授,1968年出任亚洲研究系系主任。在《大亚细亚》发表《晚期中古汉语》(1970)、《晚期中古汉语(二)》(1971)。
1973年在《中国语言学报》创刊号发表《关于汉语词族的一些新假设》、在《亚非学院院刊》发表《关于上古汉语-s的更多证据及其消失的时间》。
1974年卸下系主任职位。在《华裔学志》发表《上古汉语的韵尾辅音》(1977-78)。
1987年成为荣誉退休教授。
社会兼职
历年出任的其他职位包括:1980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1993年成为意大利中东和远东研究所通讯会员、加拿大亚洲研究学会会长(1971-74)、美国东方学会会长(1990-91)、美国东方学会西部支部会长(1992-93)、国际汉语语言学学会主席(1995-96)。
出版图书
人物著作
1980年後出版的专书有《中古汉语:历史语音学的研究》(1984)、《早期中古汉语、晚期中古汉语、早期官话构拟发音的词汇》(1991)、《一份以中亚婆罗米文书写的汉语文献:晚期中古汉语和于阗语发音的新证据》(1993合著)、《古典汉语语法纲要》(1995)。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8 08:1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