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赛马为五畜之首,
蒙古人对赛马很重视。
牧民平时发现好马,就进行调教,不是那达慕也进行赛马,赛马又分为快马、走马和颠马。快马,八岁以上的赛程60里;八岁以下的40~50里;走马,赛程30里。旗级
那达慕的冠军马,授予“骏马”称号,佩戴缨子和彩带。快马比赛,多由儿童们进行,赛马时,有若干骑马裁判参加,一二三等马分别授旗做记号。
蒙古马和
阿拉伯马曾是世界两大名马,蒙古马就是蒙古族长期精心培育的优良马种。蒙古族爱马,赛马也是男女老幼最喜爱的活动。
每当春末夏初,给马打鬃、去势、印号,许多青年人来帮忙,除干活外,赛马成了习惯。就是几人在一起放牧或路上相逢也要跑几千米比比谁的骑术高,看看谁的马儿快。每当草原举行那达慕大会,近者方圆五十公里。远者上百公里以外的牧民,纷纷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披红扎彩的长距离赛马。蒙古族赛马是
蒙古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旧称赛马、射箭、摔跤为男子三项竞技。蒙古赛马比赛今多在那达慕大会时举行。届时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远近百里以至几百里的牧民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赛马活动。赛马场上,彩旗飘飘,鼓角长呜,热闹非凡。
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其距离40、60、80、华里不等。为了减少马的负荷量,不论老少,大都不备马鞍,不穿靴袜,只着华丽彩衣,配上长长彩带,显得格外英武。
比赛一般以红旗或口哨为令。比赛开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鞭策马,竞相追赶,观者欢呼鼓掌跺脚助威,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赛马结束时,一般要举行授奖仪式,获奖的马匹和骑手要并排列队于主席台前,先由专人在台上唱颂赞马词,接着往名列榜首的骏马身上撒奶酒或鲜牛奶等。
赛马和骑马是中国蒙古民族的优良传统,素有“马上民族”的美称。
据文献记载,蒙古
赛马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因会诸部,议国事,走马及骆驼为乐。”到了元代,由于蒙古公贵族的推崇,马上运动和兵役制结合起来,并成为当时的一种制度,大型集会时无不将
赛马作为活动内容。到了清代,
赛马更为盛行。据《清稗类钞?技勇类》记载,蒙古族人“不论男女孩老幼,未有不能骑马者,其男女孩童自五岁即能骑马,驰驱于野”。
奔马赛,也称“速度
赛马”。是长距离的速度比赛,是一种毅力性
赛马。传统的赛奔马为了减轻马的负荷,都不备鞍,骑手多为少年儿童,轻装上阵。参加奔马赛的骏马一般较多,少则数十,多则逾百。奔马赛,不计时,不论马的年龄,没有固定的场地跑道,一般都不分组,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赛奔马的赛程一般在20至50公里之间,比赛时裁判一声令下,所有的参赛者同时脱缰,这时草原上万马奔腾,蹄声震撼,蔚为壮观,骑手们头缠丝带,缨穗飘扬,身着艳袍,五彩缤纷,一路催马扬鞭,一路跃马驰骋。精湛的骑术、人马和谐的配合,不时赢得观众赞许,在欢呼喝彩声中一个个冲过终点。
走马赛,为技巧性很强的竞赛,是比试马走的侧步平稳和速度。参赛的骑手多为有经验的长者或中年人,并男性为多数。参赛的走马要备上精美的鞍辔,把骏马打扮得漂漂亮亮。参赛的走马必须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使走马的步伐分左右两侧前后蹄同时迈出,以稳健为尚,既快又稳,姿势和谐、优美,以最先到达者为胜。比赛既要有马的技能,也要有骑手的驾驭水平。鄂尔多斯沙漠地区走马很多,因此在
那达慕中不可缺少走马赛。
蒙古族的体育娱乐大会谓之
那达慕,参加赛马者自愿报名,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是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赛马比赛距离不等,由过去的20、30、40公里逐渐缩短为3000米、5000米、10000米等短程赛,比赛时为减轻马的负荷量,大都不备
马鞍,参赛者不穿靴袜,只着华丽的彩衣,头束飘带,路马扬鞭,奋力争先,煞是威风、壮观。
参赛的马匹不分品种,分组抽签,分道比赛,按时间多少录取名次。比赛中,参加者只准一人一马,没有特殊情况不准换马,比赛分直线跑道和圆场跑道进行,不准用马鞭帛打他人的马匹;若运动员中途落马,允许上马继续比赛。规则要求起跑后100米内不准在里圈跑,过100米压过10米后方可时里圈。否则为犯规。胜利者、取得名次的马匹,在
那达慕大会上集中在主席台前依次排好,由优秀的民族歌手高声朗诵“
赛马诗”。
赞马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描述马匹的雄骏,介绍骑手的事迹,形容比赛的特点,宣告比赛的名次等,获得第一名十分惹人注目,在其马头、马身上撒
奶酒或鲜奶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