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泉
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
蒋兴泉(1937.7—2005.11),男,汉族,籍贯江苏武进,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曾任核工业华东地勘局二六一大队总工程师,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所长。毕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为江西相山铀矿田的突破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9年荣获我国首届最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个人简介
蒋兴泉(1937.7—2005.11),男,汉族,籍贯江苏武进,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毕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为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相山铀矿田的突破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9年荣获我国首届最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核工业华东地勘局二六一大队一工区技术员,地质科技术员、工程师、地质组长、管理组组长,大队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所长等。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理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负责相山铀矿田红卫矿床勘探,提出了相山北部盲岩体、盲构造、盲矿体“三盲”找矿模式。七八十年代提出“近、频、多、变、中”,即靠近岩浆、热液通道和复活型切基底断裂地段,多期次构造、岩浆、热液活动频繁地段,多种岩层、多种岩性界面发育的地段,控矿构造、次火山岩体和火山岩层界面变异地段,屏蔽盖层剥蚀适中和火山岩层厚度适中的地段等五项相山火山盆地铀矿找矿标志。九十年代以后,主持完成了“相山火山岩型富大铀矿找矿模式及攻深方法技术研究”项目,提出了“火山岩岩性—岩相—构造”和“铀源—水源—热源”一体化新思路,并用于找矿预测。负责实施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江西省乐安县山南铀矿接替资源勘查”,相山山南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取得了新突破。是《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和《华东铀矿地质志》的主要编写成员。
发表著作
发表论文8篇,参与出版专著一部,编制各类重要地质报告十余份。
奖励表彰
1989年,第一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2020年12月11月,中国铀业有限公司在京召开纪念核地矿创建65周年座谈会,入选“中国铀业功勋人物”。
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中核集团科技二等奖一项。
参考资料
我局3人光荣入选“中国铀业功勋榜”.江西省地质局第九地质大队.2020-12-15
第一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2017-12-20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2 12:13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