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境内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城西部的振堂公园内。陈列馆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展厅陈列分为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西征苦战、光照千秋六部分。紫铜铸造的董振堂将军铜像位于陈列馆前广场南侧,高4米,重3吨,底座为2米高的花岗岩。
简介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城西部的振堂公园内。事迹陈列馆外观为八角帽形,陈列馆建筑面积782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展厅陈列分为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西征苦战、光照千秋六部分。振堂广场占地70亩,总高6米紫铜铸造的董振堂将军铜像位于陈列馆前广场南侧,高4米,重3吨,底座为2米高的花岗岩。
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12月21日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西李家庄,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河北省参加过长征的最高级别红军将领,历任红五军团军团长、红五军军长,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革军委委员,荣获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奖章--红旗勋章。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路遥知马力”,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2009年9月,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厅铜像
展厅分为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西征苦战、光照千秋六部分;铜像位于陈列馆前广场,高4米,重3吨,为紫铜制成,底座为花岗岩,高2米。
烈士生平
董振堂,1895年生,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递升至师长,曾参加1924年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北伐战争。在西北军任职期间,董振堂十分重视军队的群众纪律。有一次他带领部队路过深县,正值桃子成熟,严令不许官兵摘取,并下了一道手令:“留头不吃桃,吃桃不留头。”赢得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第73旅旅长时,被调到江西“围剿”红军。
1931年12月14日他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万余名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屡立战功,声名大振,成为驰骋中央苏区的一员骁将,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红5军团在董振堂的指挥下,不断发展壮大,与红1、红3军团并称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董振堂率红5军团担任后卫。在湘江战役中,他率部在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等地,浴血奋战数昼夜,终于阻住了十几倍于己的追敌,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安全渡过湘江。红5军团为此付出重大代价,由1万余人锐减到不足5000人。所属红34师,被阻止在湘江以东,与围攻之敌进行了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1935年5月上旬,他指挥红5军团在金沙江南岸与追击之敌激战数昼夜,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赢得了宝贵时间。渡过金沙江后,中央红军终于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5军团改称红5军,董振堂任军长。率部参加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和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等战役。1936年10月所部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1月12日,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指挥5个旅的兵力围攻高台。董振堂指挥红5军坚守阵地,浴血苦战9昼夜,给进攻之敌以重大杀伤,终因弹尽粮绝,于20日和全军3000多名将士一起壮烈牺牲,时年42岁。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4 16:5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