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潍坊市
安丘市博物馆院内,占地面积70.15平方米,是东汉时期的古遗址。
历史沿革
1959年,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旧址发现于安丘市城西南凌河镇的董家庄村北面。1963年,移至安丘北关园艺场复原。现位于安丘市博物馆院内。
遗址特点
综述
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一座大型汉画像石墓,属东汉晚期。墓座北朝南。整座墓葬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两间后室、东耳室、北耳室等部分组成,自甬道至后室,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墓葬南北长14.3米,东西宽7.91米(以外壁为准,不含墓道),最高处2.7米,占地面积70.15平方米。整座墓葬除甬道用砖铺地外,均用预制石板、石条建成,共用石材224块,石质大部分是石灰岩。甬道为券顶,前室、中室及后室东西两间均为盝顶,皆用加工成子母口的梯形坡石与长方形的顶石扣合而成。两耳室均为平顶。据考证,该墓的主人是东汉晚期安丘人孙嵩。
甬道
甬道,长2.40米,宽2.22米,高2.52米(以内壁为准),券顶。在甬道口外有一堆杂乱的砖和一块半月形的封口石,据此推测甬道外口原来是用砖和封口石封堵,但被盗墓者破坏。甬道券顶由18块条石分两列砌成,后列直接在门额之上。
墓门
墓门,位于甬道后端,门洞宽1.33米,高1.41米。门洞两侧各有一立石,其上横架门楣,下铺门槛石。两立石内侧挖出凹槽,门楣下刻为台阶状。两扇门扉外开,皆有门枢,门枢上下两端分别纳入门楣和门枢的枢窝内,易于启闭。门双面均刻铺首衔环。门楣和甬道的券顶间是半月形的门额。
前室
前室,南、北长2.40米,东、西宽5.67米,壁高1.88米,顶高2.70米。顶呈覆斗式,斗的各边和四壁成钝角相交。各斗壁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石,两端凿为斜面,结合紧密,利于支撑。斗底由三块石板组成,两端有榫,平扣在斗壁上。覆斗式顶结构简单而坚固。墓门开在南壁中间偏东,北壁开二门洞与中室相通,设于地栿之上,宽均为1.44米,高1.28米。前室北壁正中与墓门相对的方柱高1.26米,宽0.81米,厚0.44米,周身雕刻人物、走兽,上托横梁。立柱与门洞东、西两侧的壁板、立石共同承托由条石连接而成的横梁。
中室
中室,面积较前室略大,地面比前室高0.04米,南、北长2.94米,东、西宽5.76米,壁高1.84米,顶高2.76米。东侧北壁中部开两门洞,设于地栿之上,与后室东、西两间相通。东侧门洞宽1.26米,高1.21米;西侧门洞宽1.19米,高1.21米。两门洞之间一立石,横截面呈“凸”字形,高1.21米,最宽处0.73米,与门洞东、西两侧的立石共同承托一横梁。结构与前室同,顶也是覆斗式。
东耳室
东耳室,东壁向外开出一耳室,即东耳室。平顶,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28米,高1.38米。地面与中室东面的地栿齐平,比中室地面高0.18米。中室与该耳室相通的门洞高1.22米,宽1约米。
后室
后室,南、北长3.55米,东、西宽4.62米,壁高1.62米,顶高2.51米。地面比中室高0.19米。未铺设地栿,室中心立一圆柱,通高1.2米,上、下有方形的栌斗与柱础。栌斗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高浮雕的镇墓兽,柱身刻有众多的动物和人面。南壁中间有方形支柱,上承横枋;北壁中间有一个方柱,高1.20米,一面靠在北壁上,其余三面雕刻人物、动物等。三柱在一条直线上,上承南、北过梁,并将后室分为左、右两间,每间均为覆斗式顶。
北耳室
北耳室,西间北壁正中向外开一耳室即北耳室,平顶,地面与后室地面齐平,南、北长0.92米,东、西宽0.80米,高1.18米。与后室相通的门洞高1.11米,宽0.86米。
文物遗存
汉代画像石刻
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内,224块石材中有103块画像石刻,尺寸不一,面积约147平方米,规模较大,画像内容丰富。年代为东汉晚期。石刻质地均采用当地青石,雕刻技法多样,包括凹面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在这些画像石刻中,有一部分是刻画神仙方怪,如,浅浮雕“雷神出行“西王母”“伏羲女娲”等;反映汉代人间生活的“乐舞百戏”,展现了汉代杂技中的竿戏、“飞剑跳丸”等场景;反映人类狩猎活动的“山林狩猎”等场景的画像石;反映社会出行等级规制的凹面阴线刻“车马出行”和历史故事如“孔子拜见老子”“泗水升鼎”等石刻。高浮雕“铺兽衔环”“仙人骑鹿”和反映生殖崇拜的透雕及浮雕人物画像石刻等。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孙嵩(约135~195年),字宾硕,一字宾石。因救助赵岐而闻名。明万历《安丘县志》说:“而宾硕亦从此显名于东国,仕至豫州刺史。”孙嵩卒后,归葬故里,诸多文献记载了孙嵩墓的基本位置。《水经注》载(牟山)“山之西南有孙宾硕兄弟墓。碑志并在也。”明万历《安丘县志》称:“豫州刺史孙宾硕墓在牟山金沟河西南。”《青州府志》称:“孙宾硕兄弟墓,在县西南牟山下。”《续安丘县志》记载,元代于钦著述《齐乘》一书时,寓宿太虚宫,夜梦赵岐说:“仆有良友葬安丘,其人节义高天下,今世所无也。请载之,以励衰俗。”访读《赵岐传》之后,于钦始悟,赵岐所言“良友”即是孙嵩。文物调查显示,他救赵岐的故事也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二十世纪上叶,在牟山西北的牟山观中,仍有孙嵩、赵岐的塑像。观南小路的一侧,尚立有孙嵩墓道碑。
研究价值
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画像内容是汉代人对于永恒哲学命题死亡的具象解读,充满汉代人的想象力,体现浪漫主义色彩,除历史和研究价值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博物馆院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路程约7千米,用时约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