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陵故城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陵故城,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李桥镇葛陵村,占地面积159600平方米,是东周至汉代的古城。
历史沿革
葛陵故城,始建于战国时代,是战国时期平夜君成的封邑所在地,后汉时侯邑铫丹在此建都。据《后汉书》、《读史方与记要》载:后汉建武十五年徙封铫丹为侯邑。即:后汉光武帝在建武十五年(39年)封铫期(光武帝的一元大将,后汉三杰之一)之子铫丹为侯邑,建都于葛陵城。
葛陵故城东北部有一战国时期墓葬区,由于当地农民烧窑取土危及古墓,河南省文物所于1994年7月10日~8月25日进行抢救性发掘。
1998年3月,驻马店市文物工作队、新蔡县文化局亦在葛陵故城遗址东北隅抢救性发掘一座战国古墓,出土了一批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文物。
2000年,挖掘古墓一座。
遗址特点
葛陵故城,战国时期楚国平夜君成封邑城址,是一座较大的土城遗址,东接党湖、南距洪河500米,西邻奶奶湖,北靠葛陵,四面环水(汛湖)呈现龟形,南北长约1330米,东西宽约1200米,占地面积159600平方米。城墙现高约1米。在古城内经常发现房基、砖铺地面、水井等痕迹。个别地段仅存墙基,文化层厚3米~6米,为层层夯土构成。
葛陵故城东北部有一战国时期墓葬区,墓葬平面呈“甲”字形,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23米,向东有一条长13约米,宽约4米的墓道斜坡,墓深约9米,四周7层台阶,逐层下收至椁顶,椁室平面呈现“区”字形,东西南北最宽处接近10米,均用长6米,宽0.5米的巨大方木支撑,所用木材超过100立方米,接触部位注铅为固。
文物遗存
综述
葛陵故城地表到处散步着碎砖瓦砾,故城内不断出土一些器物,特别在中部,经常挖出房基、子母砖涵洞、陶水管道、空心砖(长1.01米,宽0.18米,厚0.15米;涵洞子母砖长0.33米,宽0.12米,厚0.04米),砖纹饰多以几何纹或方格纹出现,还有许多陶瓷器、铜器、小铜印、蚁鼻线等。葛陵故城出土文物有兵器、车马器、礼器、乐器、生产工具、装饰品等。
新蔡葛陵楚简
新蔡葛陵楚简于1994年8月16日,发掘于河南省新蔡葛陵故城楚墓。楚简竹质墨迹,以楚国文字书写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賵书,数量达1500余枚,文字数量达8000多个,墓主是楚国重要的封君平夜君成。简文内容大体可分为“祭祷”和“遣策”两大类,其中“祭祷”类楚简为首次发现。在祝祷文中还记载了楚族由中原南迁的过程。
竹简出土时呈灰黑色,消洗后呈黄褐色。原简长度不详,宽度一般为0.8厘米左右,窄者约0.6厘米,宽者可达1.2厘米左右。文字一般书于竹黄一面,少数书于竹青一面。大部分墨迹清晰。由多人书写而成,字距或密集或稀疏,显示出不同的书写风格。这批竹简,内容较为丰富,大致可分为两类。简文内容与包山楚简相似,又有些不同,丰富了对比研究的资料。简文纪年资料较为丰富,祭祷对象有楚文王、平王,昭王、惠王、简王、声王、平夜文君、子西等。
车軎和车辖
新蔡葛陵楚墓出土,车軎通体素面,从上到下逐渐增粗,下端向外折翻,缘宽厚,下半腰有一道凸圆箍形饰,其下端之两侧有对称方形圆孔。车辖为长方形,辖首饰兽头形浮雕,末端有一不太规则的圆角方形穿,供插销钉之用。
研究价值
葛陵简出土于淮河流域,为研究楚国腹地和东部疆土之间在卜筮、祭祷等礼制风俗方面的异同提供了宝贵材料。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葛陵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葛陵故城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李桥镇葛陵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葛陵故城,路程约28.1千米,用时约50分钟。
参考资料
古城址.驻马店市情.
葛陵故城遗址.驻马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15:4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