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庙
内蒙古兴安盟的景点
葛根庙,建于1798年,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喇嘛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东南30公里的洮儿河左岸,陶赖图山南坡脚下。仿西藏斯热捷布桑庙式样的寺庙群,共有梵通寺、广寿寺、广觉寺、宏济寺和慧通寺五大殿堂,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
历史背景
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赐莲花图庙为梵通寺。嘉庆元年(1796年),原哲里木盟10旗王公筹集资金,在礼萨克图旗境兴建陶赖图葛根庙
由莲花图庙的大喇嘛罗卜僧却德尔和阿旺散布丹二人主持,从北京聘请图门乌力吉等能工巧匠30多人修筑3年,于嘉在三年七月十二日建成梵通寺(朝克沁都根)、广乐寺(拉森都根)、广觉寺(胡硕都根)、宏济寺(查干都根)4大殿堂。
嘉庆十二年(1807年)又建成慧通寺(居德伯都根)。葛根庙以上述5大殿堂为主,配有葛根宫、尼玛宫、葛根陵等小型殿堂,成为本旗历史上规模宏伟的最大喇嘛庙。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葛根庙正殿堂,全仿西藏庙宇的造型,气势雄伟壮观。庙外观以石砌成,白壁红边,平顶设有大型开窗,顶部四角置铜制锦金经柱,以示顶天立地;墙壁顶部有铜制锦金法轮和面对而立的神鹿像,以示长寿万年。
各殿堂内部全为红漆明柱,天花板绘有古代龙凤图案,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殿堂前部为经堂,两侧陈列着各种经卷、佛像、经具、器皿,中央排列着两行铺有地毯的诵经席,用于集体诵经。
殿堂后部为佛堂,中央上面悬挂着缎制绣花的伞盖顶馒,意为佛光普照;下面供有大型铜制馏金的释迹牟尼佛像,两侧供有宗哈布、麦得尔佛像,并按佛位顺序依次排列着近靠干尊镀金、铜大小佛像及若干供具、器皿,殿堂内终日香烛钦绕,佛灯常明。
供桌上,常年摆着银鼎,长短经号及装满乳制品、供果的银制、铜制的各种佛碗。
1947年,葛根庙将所有的佛像及经卷集中堆放在朝克沁都根(梵通寺)中,其它殿堂均由王海山率领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一师官兵入驻。当时在“废除一切封建阶级及寺庙的土地所有权”的政策下,葛根庙不少青壮年自动离庙还俗,有的参军、学医,有的还乡参加农牧业生产。有些喇嘛无依无靠,最后约有70余位喇嘛留在庙上。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葛根庙在庙喇嘛64人,大小殿堂111间,附属建筑1500间和一处果园。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干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被严重歪曲,葛根庙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1966年8月28日,以乌兰浩特二中(蒙古族中学)学生为主的200多名“红卫兵”闯到葛根庙,以“破四旧、立四新”、“横扫牛鬼蛇神”为名,将寺庙殿堂内陈设的5073尊铜佛像、500尊泥塑佛像、35尊石刻佛像,珍藏的1868卷经卷、经典(《甘珠尔》、《丹珠尔》《宋迪》等经)、挂匾、幔帐等2000余件,法器7515件等烧毁或砸毁。“红卫兵”们将寺庙中的佛像经典、法器等拿到庙前焚烧,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面对此景毕生踏入佛门的老喇嘛,在滚滚浓烟中悲痛欲绝,有的跑到庙北的陶赖图山山林中自尽。在人为的破坏下,历经七代葛根保存下来的文物和经典就这样被付之一炬。至此,这座有200年历史的寺庙建筑群被夷为平地。
粉碎“四人帮”后,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护佑下,葛根庙得以重建。1988~2009年,相继兴建梵通寺、功德任运寺、菩提济度寺、显密究竟寺、吉祥大乘寺(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金刚殿——护发神殿、千手观音殿,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在大雄宝殿两侧,建有释迦牟尼、尊胜佛母两座塔,各建有400平方米的观音殿、护法殿。庙前建有钟鼓楼和150平方米地山门。在庙北山建有高9.9米的释迦牟尼佛铜像。寺庙周围建有砖石结构的院墙4000余延长米。1987~2010年,老布僧希日布扎拉森活佛和老布僧金巴(双全)相继任寺庙主持。 
风俗
在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中,安代舞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健康活跃的艺术特色,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相传很久以前,科尔沁草原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姑娘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神智恍惚,举止失常,几经医治不见起色,老阿爸只得用牛车拉上女儿前往它乡求医。
行途中车轴断裂,女儿病情加重,奄奄一息,老阿爸急得绕车奔走,以歌代哭。
歌声引来附近百姓,见此状无不潸然泪下,皆随老阿爸身后甩臂跺足,绕行哀歌。
不料姑娘悄然走下牛车,尾随众人奋力而舞,待发现时,她已跳得汗如雨注,病愈如初。
消息不胫而走。以后,人们皆仿效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为患有类似病症的青年妇女治病,取名“安代”。
又在求雨、祭敖包那达慕大会等群众集会中采用,并广为流传,逐步发展成为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集体舞。
依据习俗,早期的安代舞表演场地,中间立一断轴车轮或木杆(意为镇妖避邪之物),参加者围成圆圈,右手握一块绸巾或扯起蒙古袍下摆,随领唱(领舞者)边歌边舞。
曲调悠扬婉转,韵味醇厚,善于表达情感。唱词内容丰富,活泼生动,富即兴色彩。
舞蹈动作主要有:原地踏脚摆绸或向旁轻移;前倾身甩绸立起后向前“小踢步”迈动;边绕圈奔跑边甩绸;连续做“吸腿跳”步并用力向两旁甩稠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3 21:53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