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现代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zhù、zhe、zhuó、chú,其本意为显白,显明或同“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或同“着”,穿或十干中戊的别称。
字源演变
著是一个形声字,从艹,者声。其文字源流一般认为“着”和“著”和“箸”三字同源。本字是表筷子的“箸”,在汉字历史发展中因“⺮”和“艹”小篆写法相似,后世讹变做艹部“著”,大致到了宋代之后古人“著”据草书楷化俗作“着”。该“着”字是用来分化“著”的原入声字义的。
著字现在一般用于表文章,作品的总称,也指代显白,显明的,如《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著·康熙笔画:15 ·部外笔画:9
【集韵】【韵会】【正韵】陟虑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则著。【晏子·谏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注】著,标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礼·典妇功注】书其贾而著其物。
又【前汉·景帝纪】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注】著音著作之著。【晋书·职官志】魏太和中,诏置著作郞,于此始有其官。
又【小尔雅】思也。
又与贮通。【家语】子贡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闲。【注】著,居也。
又【诗·齐风】俟我于著乎而。【传】门屏之闲曰著。
又【左传·昭十二年】若不废君命则固有著矣。【注】著,位次也。【前汉·五行志】朝内列位有定处,所谓表著也。
又【广韵】直余切,音除。【尔雅·释天】太岁在戊曰著雍。【韵会】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群经音辨】药草也。【尔雅·释草】味。荎著。【注】音储。
又【类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䔧,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方尺二寸,𫎭里著组系。【注】著,充之以絮也。【韩诗外传】士褐衣缊著,未甞完也。
又【集韵】直略切,音擆。【吴越春秋】从隂收著,望阳出粜。【注】著。置也。
又【类篇】附也。【前汉·贾谊传】黑子之著面。
又【礼·明堂位】著,殷尊也。【注】著地无足。
又【前汉·张骞传】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其俗土著。【师古注】土著,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后汉·李忠传】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 【直音】俗作着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文字笔顺
书法欣赏
方言汇集
国际音标 tʂu˥˧; tʂuo˧˥; tʂɤ˧˥ 唐代读音 *djiù *djiɑk djhiɑk日语读音 ARAWASU ICHIJIRUSHI TSUKU韩语罗马 CE CHAK现代韩语 저越南语 trứ
客家话 [海陆腔] chok8 tiok8 chok7 diau2 zhu5 (do3)
[宝安腔] zok7 | zu5 | cok8
[台湾四县腔] cok8 tiok8 zok7 diau2 zu5 (do3)
[客英字典] zhu5 | chok7
[陆丰腔] zhu6
[梅县腔] zhu5
[东莞腔] zu5
[客语拼音字汇] cog6 dau3 do3 zog5 zu4
[梅县腔] zu3
粤语 zoek3 zoek6 zyu3
潮州话 多污3 多腰4 ,du3(tù) diêh4/dioh4(t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