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离
绥远《文艺》原主编
萧离,原名向远宜,男,苗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15年11月,古丈县河蓬乡白洋溪人。
人物简介
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并被授予学士学位。萧离曾在战乱年代,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爱国活动及平津学生演出队,先后担任绥远《文艺》主编、《平明日报》记者采访部主任、《大公报》记者组副主任。解放后继续从事新闻工作。1973年任北京出版社编辑,1977年后任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等职。萧离在搞好新闻工作的同时,也有不少文艺作品问世。代表作有 《山城杂记》、《湘西、湘西人》、《城、山、水》等作品。萧离于1993年离休,1997年病逝于北京,其骨灰运回家乡安葬。
成长历程
萧离少小离家北上求学,成了一个天涯游子,在战乱和颠沛流离中,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积极参加抗日运动开始,无论是在旧社会国民党的劳动营里,还是1957年蒙受不白之冤中,以及遭到“四人帮”的政治迫害,他都不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坎坷而惋叹,而是积极进取,勇敢拼搏,为追求光明进步无怨无悔,永远乐观豁达,是一位忠诚为党工作的老报人。
萧离当年在《大公报》担任记者,功底深厚,笔如投枪,沤歌党的伟大事业,鞭挞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曾采访东北反细菌战争,现场参与审判日本战犯,采访大陈岛事件,采访外国元首……,其文章频频见报发表,有的文章还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京华的读者几乎都知道他的名字。
在“锁笔封笺”二十年后,萧离仍离不开他心爱的笔,从《见茶豆起乡思》开始,为湘西为家乡走出贫困和落后而呼吁、呐喊,写出了《倔起吧、湘西》、《湘西是只金饭碗》等数篇振奋人心的文章。为了了却他牵挂故乡的心愿,他于1979年、1982年、1984年先后三次回乡,在湘西群众中匆匆奔走,看到城镇和乡村的变化,高兴异常,但思索和疑问也涌上心头。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走乡串寨,开展调查研究,他从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高度,对湘西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建议。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致信于萧离,肯定了他的努力,肯定了他的精神和建议是难能可贵的。信中指出:这位受委屈20多年的老同志,还能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深入群众,了解下情,总结山区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贯彻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功经验,热诚宣传治穷致富的道路,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很值得我们敬佩学习。
萧离作为一名记者,解放前他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描写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行径,文章以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战斗精神见长。建国后,他又以大量的文章报道了祖国各地的巨变,讴歌了祖国山川的美丽,笔触激情澎湃,跌宕有致,感人至深。
同时,萧离又是杰出的散文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故园篇》和《昨日篇》。他的文学创作曾经在湘鄂川黔边区以至全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丰富了土家族文学宝库,也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增添了异彩。他是最早以散文形式将湘西各族人民的斗争生活,风土人情,道德情操介绍给广大读者的土家族作家。在增进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激发土家族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等方面起了宣传作用,萧离在土家族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9 09:4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成长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