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璋
语言文字学家
萧璋(1909年3月26日—2001年1月2日)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字仲珪,祖籍四川三台县(今归绵阳市管辖),生于山东济南。
个人简介
1909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萧龙友,名方骏,光绪丁酉科拔贡,早年从政,晚年行医。萧璋幼读四书五经,13岁考入中学,17岁进北京大学,读国文系,师从沈兼士等名师。1931年毕业后,先后在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天津南开中学、北平图书馆、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或任职。1940年任国立浙江大学(当时在遵义)中国文学系副教授,两年后升任教授。1948年应聘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并曾代理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从1959年起至1980年担任中文系系主任。萧璋先生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分社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顾问等职。2001年1月2日萧璋先生逝世,享年92岁。
萧璋先生对古代汉语学科的建立及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十年代中期,萧璋先生及其所在的北师大中文系最早向国家教育部门倡议,在高校中文系开设古代汉语课程。在担任中文系领导工作的30年间,他亲自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为四大支柱的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教学体系,为北师大中文系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赢得了声誉。六十年代初,萧璋先生参加了王力先生主编的高校统编教材《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担任文选部分的负责人。
萧璋先生的科研方向集中于文字、训诂方面,更突出对传统训诂学的继承、总结和发展。他亲自精选而成的论文集《文字训诂论集》和尚待整理的有关《毛诗》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萧璋先生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术生平
萧璋先生从事小学的研究和教学已有多年的历史。初期,萧先生先生的研究中心是语源问题。他潜心研读段(玉裁)王(念孙)章(太炎)之书,融汇有关文学包括古文字、音韵,训诂的知识,用以探讨语源问题, 为语源研究服务。1941年在浙江大学文学院集 刊第一集发表了 《鹿丽离材丰翁产蠢语源之研究》。1943年在集刊第三集又发表了《释至》一文。文章围绕 “ 至” 字说明了四个问题。头两个问题,说明 “至” 的语言有刺插义,据甲骨文、金文纠正《说文》 旧说, 说明“至” 其字象倒矢插地之形至,“至至” 与“至” 古音义相近,“至至” 当是“下” 的后起复体字。“誓” 由倒矢插架之形茜演变而 来,字形虽与 “至” 不同源, 但有密切关系义训互为回旋, 声音相互通转,为一语之变。后两个问题是仿王念孙 《释大》的体例,汇辑了与 “至” 声韵相同或相近的字和与“至” 声母相同或相近但韵母不同而又都含有 “刺” 义的字,加以考释,对 “至” 之语 言有“刺插” 义这一问题进行了扩大研究。1944年肖先生又在《说文月刊》 第四卷合本 发表《考老解》, 说明“考” 、 “老” 的语言本于“讴楼” 、“疡楼” 等联绵词, 而这类连绵词都来源于某一辅音。文章最后指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的演变孽生时,不能完全仅以双声叠韵来探求,复辅音也应当考虑。
这一时期萧先生还写了两篇关于高邮王氏父子学术的文章。1944年载于 《思想与时 代》第37期的《王念孙父子治学之精神与方法》,是为纪念王念孙诞生200 周年而作 的。另一篇是《王石耀删订《尔雅义疏》 声韵谬误述补》,刊登于1948年的《浙江学 报》第2卷第1期。这篇文章是对罗福颐由王念孙手批 《尔雅义疏》 写本上造录下来辑 成的 《王念孙,尔雅− 郝注刊误》 声韵方面的补充。文章以 《尔雅义疏》 足本、 删节本 与罗文三者互校,发现就声音而论,凡罗文所载各条,删节本已尽行删去,但所删各条 亦有应订正者, 罗文则往往阙如;郝书在声音与其他方面都有错误者,删节本虽已删去,但罗文仅仅订正其他方而的错误而遗声音之误∋ 此外删节本亦有可商酌之处⋯⋯凡此种种,之章杯加以充。比文分 “韵部之误” 、“ 声纽之误”、“安评经籍汗音 ” 几那分,分别认冈。其中“韵部之误” 部分,以城念孙那为准,夺‘毛录赦书溉乱艺处10种77条, 各条皆下订语, 凡王氏父子一著作之中有订正也人言古韵之误而可资参证者,则搜 罗分注。“声纽之误” 部分依《韵镜》 卷首所载36字母图之次第及分类,订正郝书错误11种20条。而郝书有些错误,虽不尽与音韵有关,但受音韵影响,文章也加以订正,附于本章之末。“妄评经籍旧音” 部分分列种情况说明郝氏之妄误。萧先生认为郝氏并不 谈古韵,也不懂六朝隋唐之音,更不知字母之学,甚至忽视了喉牙舌齿唇五音的大界,因此,其《尔雅义疏》虽于训话有其可取之处,但未能达到声韵通训话的标准,优小学史而言,远不能一与段玉载、 王念孙相比。文章发表后受到学术界同行的高度重视和赞誉。
解放后,萧先生虽一度曾为教学需要研究过现代汉语,曾写 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如《论连动式和兼语式》 载1954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第1期;《略谈现代汉语词 汇规范问题》 载1956年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等。参加过这方面的 学术活动,但对于训诂学的研究,则贯彻始终。在多年的教学和科一研中,萧先生除了研究怎样发展传统的训诂学这门学科以外,他还注意研究使训沽学成为提高阅读古书能 力的工具, 刊载于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第3期语文专号的 《古汉语课如何 为今服务》(与陆宗达、 葛信益两先生合作) 这篇文章就正反映了这一观点,文中强调古汉语课应该联系实际,提出课程内容要加语法,应使语法和词汇 即训沽成为仁要 邻分,发挥其更大作用。在王力主编的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古代汉语》一书中, 萧先生负责文选部分,其中的注释也体现了萧先生的上述思想。针对注释萧先生拼议要特别注意有关句子灼语法说明,对句子的串讲尽量用与原句语法结构相同或和近勺现代汉语,如不可能才意译。词语解释也力求用与古代汉语相当或相近的现代汉语,只有在找不到 合适的现代汉语词句时,才用浅近文言。这些意见,都被接受采用。另外,在编写过程 中,萧先生与编写组的人员,针对高校的教学情况,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主张以文选为纲,常用词与古汉语通论两部分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此书出版后,受到专家读者 们的一致好评,多次再版,至今仍是通行的高校教材。
十年动乱以后,萧先生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墓于多年对中国传统小学尤其 是对清代乾嘉之学的研究,萧先生深感训话学需要进一步发展,在前人的基础上扩大研究的领域,改进研究的方法。譬如清代小学家, 尤其 “乾嘉学派”最大的贡献,是突破 了文字形体的羁绊,总结出 “以声求义” 的方法。这是对传统的汉康的 “ 朴学” 的继承发展,达到了一个学术的高峰,这种工作今后还应继续下去。但同时又要着到,这种工作主要是解决了词在纵向(古今发展)与横向(书写形式或方言的差异)两方面的相同或相通的问题, 至于意义相近的词即所谓 “同义词” 之同的差义的发展,友合词的形成以及古人遣词用句以表达思想的方法规律等万而,则始终研岁断呼不够。而这些对于现代人阅读整理古籍以及字典的编纂等工作,都是十分需要的。为此,萧先生积极倡导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训话学史方面,开始了为写训话学史的初稿而作的初期准备,即从事长编性质的工作。萧先生以研究 “毛传” 为中心撰写有关毛传的系列文 章,已发表的有 《毛传条例探原》载陆宗达主编的 《训话研究》 第1辑; 《谈毛传的单相训》(见《汉语论》第6 期) 、《谈毛传解释诗句》见《文献》丛刊1986年第6 期1987年第1、2、3 、4期;《再谈毛传的单字相训 》(师大《 学术之声“ 》) 、《毛传的几个问题》(师大《黎锦熙先生纪念文》) 、《谈孔颖达用互训之说疏证毛传训沽》(北师大 《余嘉锡先生逝世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等等。另外属于这个范畴的还有《谈转注》(载 《陈垣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义集》) 、《形声相 益, 即谓之字说》(见《沈兼士先生一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及《谈 <;说文>;说假借》(见《古汉语研究》1989年2期)在古汉语同义词方而,萧先生则是逐字研究准备积累编成一部小型词典性质的专书。
出版图书
论著目录
专著
《国立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萧璋编,国立北平图书馆1934年出版
《文字训诂论集》,语文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论文
《释至》,载于《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第三集,1943年
《考老解》,载于《说文月刊》第4卷合刊本,1944年5月;后收入《文字训诂论集》。
《王念孙父子治学之精神与方法》,载于《思想与时代》第37期,1944年11月
《王石臞删订<尔雅义疏>声韵谬误述补》,载于《浙江学报》第2卷第1期,1948年3月;后收入《文字训诂论集》。
《论连动式和兼语式》,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56年第1期
《毛传条例探原》,载于《训诂研究》第一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后收入《文字训诂论集》。
《谈毛传的单字相训》,收入《古汉语论集》第1辑,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后收入《文字训诂论集》。
《谈毛传解说诗句》,载于《文献》1986年第4期及1987年第1~4期,后收入《文字训诂论集》。
《谈<说文>说假借》,载于《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1期
《<四库全书>错讹删缺例证》,收入《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参考资料
萧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8 14:16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