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㪺
元朝儒臣
萧㪺,字惟斗,奉元人,元朝儒臣。
人物生平
萧㪺祖先是北海人。父亲在秦中任官职,成为奉元人了。萧㪺极为孝顺,自儿时起,就表现不一般。稍长之后任府史,上级官员的话不合意,他就辞职,在南山读书达三十年。做了一件皮革衣服,长达下半身,就寝时,就倚卧在榻上,思考诵读不停。他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律历、算数,无不研究。向他求教和在他门下受业的人很多。
忽必烈分封皇子忙哥剌于秦,征召萧㪺与杨恭懿韩择任安西王府侍读,萧㪺以病推辞,授以陕西儒学提举,不去赴任。行省大臣在家中备宴为他庆贺,派从史先到萧㪺家,萧㪺正汲水灌园,从史到后,不知道他就是萧㪺,要他给马饮水,萧㪺立即照办,待他穿戴整齐出去迎接宾客时,从史见到萧㪺后,显出害怕的神情,萧㪺毫不介意。后来萧㪺屡次被授为集贤学士、国子司业,改集贤侍读学士,都未赴任。
大德十一年(1307),元武宗拜萧㪺为太子右谕德,萧㪺带病至京师,进入东宫,晋见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因为当时朝廷时尚饮酒,所以在晋见时,写《酒诰》献给太子。不久,萧㪺以病为由,极力辞去职务,人们问他为何要辞职,他说:“按礼节,东宫坐于东边,师傅坐在西边,这样的礼节现在行得通么?”不久授集贤学士、国子祭酒,仍任前职右谕德,病发,力辞而归故里。终年七十八岁,赐谥号贞敏。
轶事典故
有次萧㪺出门时,遇见一个妇人,在路旁遗失金钗,妇人怀疑是萧㪺拾到。对他说:“绝无他人,只有老翁在后。”萧㪺让她跟随到他家中,取家中钗给她,这个妇人后来找到遗失的金钗,惭愧地送还萧㪺家的金钗。有乡人傍晚从城中回家,途中遇寇,并要害他。乡人诈称:“我是萧先生。”寇大惊,将他放走。
历史评价
主要作品
萧㪺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及《勤斋文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17:3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