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原名
营丘,古属营州。《
尔雅·释地》载:“齐曰营州。”《尔雅》“释丘”记载,河水从左边流过的丘叫营丘。汉代史学家班固在《
汉书·地理志》所引《
齐诗》中有这样的描绘:“子之营兮,遭我乎峱(n扫o)山之间兮。”营是地名,即营丘;峱是山名,即峱山,在临淄区齐陵街道的牛山西南十余里,今青州市卲庄境内。诗意是说:你到营丘去,与我在峱山相遇。可见营丘与牛山毗邻,临淄、营丘是一个地方。
临淄营丘
东汉郑玄在给《
诗经·齐风》做注时指出:淄水营(萦)绕而过,因此叫作营丘。魏晋人臣瓒曰:“营丘即临淄也。”晋人
郭璞曰:“今齐之营丘,淄水过其南及东。”北魏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得更为详尽:“淄水又北,经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武王以其地封太公望,赐之四履,都营丘为齐。”
由上述文献可知,营丘、临淄的地名由来都与临淄所在的地形地貌有关,即濒临淄水,南面、东面被淄水萦绕。
1973年,
山东省博物馆在辛店发电厂发掘清理北朝崔氏墓地,出土的《北齐天统元年崔德墓志》说:“自惟周桢干,返葬营丘,因食邑如为氏。”认为齐国崔氏曾是周王朝的支柱,返葬于营丘,因食邑于崔而命氏。崔氏是齐国的望族,其家在临淄城内且近于公宫,故齐庄公私通崔杼之妻“骤如崔氏”。其封邑崔在济南东朝阳县西北崔氏城(今章丘西北六十里)。墓志说崔氏“返葬营丘”,而墓葬却在临淄境内被发现,可见这里的“营丘”指的也是临淄。
营丘改名
临淄,见于以下史实:齐丁公姜伋去世后,其嫡子季子不愿做国君,把君位让给了叔叔姜得。姜得死后齐癸公姜慈母继位;姜慈母死后齐哀公姜不辰继位。公元前867年,齐国邻国纪国的国君向当时的天子周夷王进了齐哀公的谗言,致使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从此齐国和纪国结下了血海深仇。
公元前866年,齐哀公的异母弟弟姜静被立为齐君,这就是齐胡公。因为营丘和纪国仅隔一条淄水,齐胡公害怕纪国国君故技重演加害自己,便匆忙把都城从营丘迁到了薄姑(在临淄西北五十里,今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北)。
公元前859年,齐哀公的同母少弟姜山带领营丘人奔袭薄姑,杀了齐胡公,自立为齐君,称为齐献公。齐献公即位后将胡公的儿子全部驱逐出境,并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临淄因此作为地名传至今日。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省考古部门在临淄区齐都镇河崖头村西约200米处的韩信岭一带发现了营丘故城遗址,特别是挖掘出的城墙证明早在齐献公迁都前这里就已有旧城邑存在,后被献公改扩建为都城。
青州营丘
位于青州市何官镇臧台、东台、西台三村之间的臧台遗址是以商周文化为主,并含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我们认为臧台遗址为营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瓒臣对营丘有“先君太公筑营之丘”的解释。而臧台、马陵台这两个大型台基,均为夯筑而成,称得上是“筑营之丘”了;这两个台,又在
春秋战国之时整修过,说明经过几百年的使用,
臧武仲重修后再继续使用,且《臧武仲重修碑记》已清楚记述了事情的经过,此台也正式有了“臧台”之名。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臧台始筑之时应在西周初年或更早,为姜太公始筑,就是后世争辩2000余年的营丘。
第二,从臧台遗址及其周围遗址群中出土的嵌贝砖、铺地砖、壁砖、素面半瓦当、同心圆半瓦当及大批石材,又为我们研究营丘的位置提供了新资料。精美而豪华的嵌着贝壳的
鸱吻,铺满地面的花纹砖,贴在墙壁的图案砖,为这座建筑成为奢华的建筑增色不少。这么豪华的建筑绝不是一般奴隶主的宅所,只能是王侯级别的人居住;而素面半瓦当和同心圆半瓦当是从西周才开始使用,仅仅在宫殿中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因此在我国发现素面半瓦当的地点并不多。在臧台一带,一出土便引起轰动。从这些瓦当的图案中,我们也能看出变化的规律:人们在制作素面半瓦当时,因转轮致使出现圆形浅弦纹,之后特制出同心圆半瓦当;如果将同心圆半瓦当倒置,就与一棵树冠一样,则有可能演变成树木卷云纹半瓦当。这一个瓦当的发展演变的规律,更进一步说明臧台遗址见证了齐国瓦当从早期素面瓦当向后来树木卷云纹和树木双兽纹瓦当发展的全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臧台遗址绝不是个一般性质的古文化遗址。
第三,臧台周边遗址群规模宏大,种类齐全,职能突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据文献资料分析,姜太公刚到营丘,莱侯就来征伐,与他争夺营丘。看来,这个莱侯离营丘很近,王献唐先生考证,莱约在潍淄地区,而国都应在昌乐县境(昌乐县的河西遗址,很可能就是莱国早期的都城),地域应在弥河以东的青州、临朐、昌乐和安丘一带,臧台离这里仅有30余公里,故安全形势相当严峻。基于此,姜太公必须在营丘周围加强防备,设重兵把守。同时,姜太公得加大军队的建设,驯养大批的马匹,制作大量的战车,只有这样,齐国才能得到安宁。
臧台遗址,面积之大,在临淄以东极为少见。该遗址地面暴露文物古迹的时代较晚,但采集的文物中时间较早的也不少,这说明该遗址早期遗存保护较好,它将为我们今后揭开营丘之谜提供准确的地层资料。臧台遗址群,更加让我们看出臧台遗址的重要程度,试想,一个重兵围绕,层层防备的地方,必将是一个在我国历史中重要的地方、有特殊地位和特别人物的地方。从出土文物分析,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汉朝,这里一直是一座繁荣的大型城池。在这里,历史上曾经演绎过许多重大的事件。遗憾的是,自从齐胡公从这里迁都至薄姑以后,这里就开始衰落,直至完全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总之,臧台遗址与文献记载的有关营丘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相符,且又有宫殿建筑材料出土,因此,这里就是齐国的第一个国都营丘,是齐国历史上开国元勋姜太公的大本营,是
齐丁公、
齐乙公、
齐癸公、
齐哀公精心经营的国都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