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窝
第四脑室的前壁
菱形窝:
解剖结构:
1、菱形窝:
菱形窝由脑桥与延髓背面组成,形成第四脑室底。窝的上部侧界是结合臂,下部的两侧界限是绳状体、楔束结节和薄束结节。窝底盖有薄层灰质,它与中央管、中脑水管的中央灰质是连续的。两侧角相当外侧隐窝。在上下角之间有一条纵行的正中沟,两侧与它平行的界沟把窝底分成内侧的运动区和外侧的感觉区。在窝的中部,有几条横行的纤维束位于脑室膜下方的灰质内,称为髓纹。髓纹将窝分为上、中、下三部:上、下部呈三角形,髓纹所占据的部位是一个带形区。在窝的上部,界沟与正中沟之间有纵行隆起,称为内侧隆起,其深部有内侧纵束等结构,接近髓纹处有一对圆形隆起,即面神经丘(是由面神经膝绕展神经核而成)。在界沟上端的外侧区,可看到蓝色斑点,称蓝斑,其内部含有带色素的神经细胞团。界沟在髓纹的上下部特别明显,呈凹状,称其为上凹和下凹。在窝的下部,界沟与正中沟之间,有向内下方的两条浅沟,将这里分为三个小三角区:内上方的称舌下神经三角,其深部有舌下神经核;中间的称灰翼或迷走神经三角,其深部有迷走神经背核;下外侧的三角近似带形,称最后区,富有血管和神经胶质。在整个界沟外侧的大三角区(包括髓纹上下部分),总称为前庭区,其深部有前庭神经核。前庭区的外侧角有小结节,称听结节,其深部有蜗神经核。
2、脑桥:
脑桥只见于哺乳动物,人的脑桥最为发达,位于中脑和延髓之间,腹侧面膨隆,由大量的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构成。脑桥向两侧逐渐狭窄,移行于小脑中脚,是由脑桥移行向小脑的纤维组成。在小脑中脚处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穿出脑桥。在脑桥下缘与延髓分界的横沟处,从内向外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根穿出脑桥。脑桥的背面构成菱形窝上部,其两侧为小脑上脚,是连结小脑与中脑的纤维束。
脑桥内部被斜方体纤维分成背腹两部,背侧部称被盖,腹侧部称基底。基底部的纵行纤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皮质脊髓束(即锥体束),一部分是皮质脑桥束。此外,还有横行纤维,是脑桥行向小脑的纤维束。在纵横纤维中散在许多中等大小的神经细胞,称脑桥核。在脑桥中与脑神经有关的神经核有:三叉神经核、外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与位听神经核。在位听神经核中,管理听觉的是蜗神经核,管理平衡的是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由前(腹侧)核和后(背侧)核组成,位于延髓和脑桥的交界处,它们是听觉的二级神经元细胞体。由这两个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在基底和被盖部之间,组成一个带状纤维束,即斜方体,越过中线行向对侧折转上行,形成外侧丘系,终止于丘脑的内侧膝状体。
皮质脑桥束来自大脑皮质的额叶、枕叶、颞叶,行至脑桥核交换神经元;由脑桥核发出的纤维横行,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组成脑桥臂(即小脑中脚)进入小脑,终止于小脑皮质,此部纤维称为脑桥小脑束。
3、延髓:
延髓如倒置的圆锥形,其下界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脊髓连接,上界的腹侧面以一横沟与脑桥相隔,背侧面构成菱形窝的下半部。延髓的外形与脊髓相类似,其沟裂都为脊髓同各沟裂的延续,在腹侧面,前正中裂的两侧各有一纵行隆起,称锥体,它系由皮质脊髓束的纤维构成。在锥体下方,70~90%的纤维左、右交叉,称锥体交叉。在锥体外侧又有一对卵圆形的隆起,称橄榄体,两者之间隔以前外侧沟,有舌下神经根自此沟出脑。在橄榄体外侧的纵沟内,从上往下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根出脑。在背侧面,后正中沟的两侧有一对突起,称薄束结节(棒状体),是薄束向上延续的扩大部,其深面有薄束核。在薄束结节的外侧又有另一对突起,称楔束结节,是楔束向上延续的扩大部,其深面有楔束核。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一对小脑下脚或绳状体,是粗大的纤维束,由进入小脑的纤维组成。
延髓的内部结构与脊髓相似,有连接脊髓和大脑的纤维束通过,还有舌咽、迷走、副、舌下四对脑神经的运动核和终止核。延髓的灰质和白质关系,自脊髓向上逐渐出现改变。首先在延髓下端出现锥体交叉,切断了灰质前角;其次在延髓闭锁段的上部,出现丘系交叉:其三在延髓的开放部,出现橄榄体和绳状体的形成;其四中央管敞开,脊髓的中央灰质形成第四脑室底的灰质,其中含有脑神经核;最后第四脑室底的灰质与下橄榄核之间的部分,由于纵横纤维把灰质分隔,形成网状结构。
延髓的主要机能是调节内脏活动,许多维持生命所必要的基本中枢(如呼吸、循环、消化等)都集中在延髓,这些部位一旦受到损伤,常引起迅速死亡,所以延髓有“生命中枢”之称。延髓如保持完整,即使上位部分损伤,呼吸、循环等功能仍能暂时维持,不致立即死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8 15:26
目录
概述
解剖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