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蕨
蹄盖蕨科双盖蕨属植物
菜蕨(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m.)是蹄盖蕨科双盖蕨属(原属菜蕨属)植物,根状茎直立,高达15厘米,密被鳞片;鳞片狭披针形,长约1厘米,宽约1毫米。能育叶长60-120厘米;叶柄长50-60厘米;小羽片8-10对,互生,相距1-1.5厘米;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叶坚草质,两侧均无毛,叶轴平滑,无毛。孢子囊群多数,线形,稍弯曲,几生于全部小脉上,达叶缘;囊群盖线形,膜质,黄褐色,全缘。孢子表面具大颗粒状或小瘤状纹饰。
形态特征
根状茎直立,高达15厘米,密被鳞片;鳞片狭披针形,长约1厘米,宽约1毫米,褐色,边缘有细齿;族生。能育叶长60-120厘米;叶柄长50-6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褐禾杆色,基部疏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三角形或阔披针形,长60-80厘米或更长,宽30-60厘米,顶部羽裂渐尖,下部一回或二回羽状;羽片12-16对,互生,斜展,下部的有柄,阔披针形,长16-20厘米,宽6-9厘米,羽状分裂或一回羽状,上部的近无柄,线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边缘有齿或浅羽裂(裂片有小齿);小羽片8-10对,互生,相距1-1.5厘米,平展,近无柄,狭狭披针形,长4-6厘米,阔6-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两侧稍有耳,边缘有锯齿或浅羽裂(裂片有小锯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小脉8-10对,斜向上,下部2-3对通常联结。叶坚草质,两侧均无毛,叶轴平滑,无毛,羽轴上面有浅沟,光滑或偶被浅褐色短毛。孢子囊群多数,线形,稍弯曲,几生于全部小脉上,达叶缘;囊群盖线形,膜质,黄褐色,全缘。孢子表面具大颗粒状或小瘤状纹饰。染色体数目2n=82。
生长环境
海拔:生长于海拔100-1200米得山谷林下湿地及河沟边。
温度:菜蕨以15-25°℃时生长最为适宜,32℃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在4℃地下宿根能安全越冬。嫩叶在2℃时才遭受冻害,地温12℃,气温15℃时叶片开始迅速生长,孢子发育适温为20-30℃。
光照:对光照不甚敏感,强光或弱光下均能正常生长,但在光照时数较长的情况下,菜蕨生长发育较快,植株健壮肥大。
水分: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在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处都能生长,但不耐长期干旱,尤其是孢子繁殖时,要求水分充足,土壤相对湿度80-90%。因此,种植的地块必须紧靠水源,以保证水分供给。
土壤: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速效肥的含量与蕨菜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要求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以酸性或为弱酸性壤土或沙质壤土生长为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及热带波利尼西亚等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江西(庐山、武宁、婺源德兴新建广丰宜丰宜黄井冈山遂川瑞金安远寻乌全南)、安徽(祁门、歙县、太平)、浙江(杭州、桐庐、龙泉、庆元)、福建(武夷山、南靖、龙岩、崇安)、台湾(台北、桃源、新竹、台中、花莲、南投、云林、嘉义、台南、台东、屏东)、广东(英德)、海南(澄迈、安定、文昌、儋县、昌江)、香港、湖南(武岗)、广西(金绣大瑶山、百色、南宁)、四川(峨眉山、灌县青城山)、贵州(荔波、望漠)、云南(东南部、南部至西南部热带地区)。
繁殖方法
孢子
选择圃地与整地:孢子播种地要选择背风、地势平坦、湿润、土质疏松的沙质土或沙质壤土。深耕后作床,床面宽80厘米,高20厘米,长1-2米,四周用单砖筑框或用木板制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的育苗盘,在盘底部先加入1/2沙质壤土,上面再加入1/2营养土。
制作培养基质:孢子非常细小,应选择质地细、疏松、保水,含有一定养分的材料来作基质。用草炭土或菜园土,牛粪晒干,按4:4:2比例混合,拌匀,过筛,制成混合营养土,然后填入播种床或木箱中,厚度为15厘米,床面铺平,然后用0.5%硫酸亚铁或0.4%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土壤进行消毒。
孢子的收集与处理:7-8月孢子成熟,叶背立脉两侧密生的孢子囊呈黄褐色时,剪下成熟的未开裂的孢子囊群叶片,放在干净的纸袋内,待2-3天孢子从中脱落后,取出叶子,孢子留在其中,风干后待用。在自然条件下孢子的萌发极其缓慢,萌发率极低,为加速孢子萌发,并提高萌发率,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浸泡孢子30分钟进行处理。
播种方法:孢子播种一般在秋季或早春进行,播种量1克/平方米孢子,在准备好的播种床面上或木箱里,将营养基质充分淋湿。然后把处理好的孢子倒入盛水的喷壶中摇匀后喷在培养基质上,不用覆土,播后床面用稻草覆盖进行遮阳。
分株
根状茎整株移植:在秋季菜蕨地上部分生长停止或春季萌发前,到菜蕨分布的山野采挖地下根状茎。选择8年生以上的根状茎,以粗6厘米以上,长15厘米以上的为宜。根状茎在地下水平生长,一般分布在10-30厘米的土层中,采挖粗壮、无病、完整的母篼,带根、带叶,尽量少伤须根,多带宿土。挖出的母篼可用塑料袋包装,并及时运送到已整理好的栽植地栽植。
根状茎分株栽植:将挖出完好的根状茎,用快刀从根状茎顶部的中心分切为2份,每份要带根,带叶,带土,分株时注意不要伤到根状茎顶部及切口附近孕育的幼芽。
栽培技术
大苗培育
移栽:孢子在播种床或播种箱育苗后的次年秋季,将小苗移植到假植床中培育大苗。移植床地选择与上相同,深耕细作后,应施入腐熟的有机质肥料,平整后作成宽1米,高20厘米,长1-2米,底道宽30厘米的移植床,孢子体长出4-5片叶子后,移栽到准备好的移植床中进行培育。移栽密度25株/平方米。移栽深度以覆盖根状茎为宜,栽后再覆土2厘米。移栽后立即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适当遮阳保护,之后做好圃地管理。
圃地管理与出圃:每天喷水2次,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每天光照4小时,温度在20-25℃。当叶长5厘米时,开始薄施水肥,半个月施1次,这时可进行间苗或分床移栽。苗期要做好防旱、除草、除虫等主要工作。菜蕨孢子播种育苗3年,已长出5-10厘米长的根,此时即可出圃,每亩产苗2万株左右。
栽植
整地:对栽植地深耕细耙后,作成长10米,宽1米,高30厘米的畦。分株、整株移栽开穴规格为25厘米×25厘米×25厘米。孢子繁育植株为20厘米×20厘米×15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肥2000千克,要深耕混拌均匀。
种植方法:春秋2季均可,即在2月上旬或10-11月种植。将植株的叶基顶部向上,平放于穴底,填土于根状茎周围。边填边晃动根状茎,使土充满其四周及须根空隙中,压实,盖土至根状茎顶部厚约2厘米,立即淋水,土面上可盖草保温保湿。孢子繁殖苗株行距为15厘米×20厘米,整株移植和分株移植的株行距为30厘米×30厘米。
管理
除草:在菜蕨的整个生长期均要及时清理栽培地的杂草,每年应除草2-3次,并在冬季剪去地上部分枯萎叶片,将剪下的枯叶片放在菜蕨篼头作肥料。
松土:初春,菜蕨萌芽前,进行约5厘米深的中耕,疏松表土,以利发篼、萌芽。
灌溉:结合天气状况,重点在幼叶萌发前及营养叶生长初期、中期和旺盛期各淋透水1次。
追肥:在3-8月菜蕨采摘旺季可每周追施腐熟有机肥次,亦可施用草木灰、火烧土等。
培篼:由于菜蕨的根及根状基具有自下往上生长的特性,因此,应在每年冬季进行培篼。用细土、草木灰或树叶盖篼,起到补充钾肥、保湿越冬及护根的作用。
采收
采收标准:当菜蕨嫩叶萌发出土不久,盘卷的顶端下刚生出一对幼叶,羽状叶叶苞尚未展开,顶部“抱拳”时采收为宜。采收粗壮肥实、鲜嫩、叶柄基部直径大于0.5厘米,高15-22厘米的菜蕨,用洁净容器整齐盛装,要盖好遮阳,防止水分蒸发而使蕨菜老化萎蔫。
采收方法:可用手折,也可用利刀从地表的叶柄处割下,轻采,轻放,不要损伤地下的根状茎。采摘后洗净泥巴等,及时按长度、色泽、大小进行分级,捆扎上市。
主要价值
菜蕨嫩叶柄鲜嫩爽脆,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高,已逐渐作蔬菜食用。由于菜蕨生长在山野中,没有受到污染,已成为餐桌上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
参考资料
菜蕨.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食用双盖蕨.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1: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