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宫
香港岛大坑莲花街建筑、香港法定古迹
莲花宫(Lin Fa Temple),位于香港岛大坑莲花街,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左右,主祀观音菩萨,亦供奉太岁、韦陀及阴财神,由华人庙宇委员会管理。
历史沿革
莲花宫大概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据称历史上由曾氏家族所拥有。莲花宫当年位于向海山坡下的巨石上及旧大坑村西面。有指每当潮水涌至庙下,莲花宫便仿如水中莲花,后因不断的填海工程,令莲花宫坐落于群厦之中。
自1975年起,莲花宫交由华人庙宇委员会管理。
1986年及2014年,莲花宫由华人庙宇委员会重修。
建筑特色
莲花宫的建筑非常独特,可归类为两进式建筑,前殿建筑呈半八角形宝塔状,及设重檐攒尖屋顶,正面的小阳台设有西洋风格的栏杆。与其他传统两进一天井格局的中式庙宇不同,莲花宫的前殿与长方形正殿(后殿)之间没有天井。天花为六边形,上有金龙与祥云,而庙顶瓦脊则饰有象征吉祥的宝珠、鰲鱼及狮子等。
莲花宫正立面的中央设有拱形开口和栏杆,通往该庙宇的入口阶梯则设于前殿左右两侧,与其他正门设于正立面中央的传统中式庙宇有所不同。
文物遗存
由于莲花宫坐落于山坡上,前殿建于一个拱式石砌平台之上,而呈人字顶的正殿则坐落于一堆岩石之上,其中一块巨石外露地面。正殿分成上下两层,下层设石制神坛供奉观音,上层设有太岁殿及木制观音神楼,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则有韦驮殿。
莲花宫内摆放了多件文物,例如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花岗石雕刻供台、清同治四年(1865年)的古钟、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石神坛、清宣统元年的(1909年)的彩门和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牌匾。
历史文化
建庙缘由
观音是佛教的菩萨,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称著,相传观音坐于莲花上修行,故个别观音庙又称为莲花宫。
据称,观音曾于庙内莲花石上显圣,为了纪念圣迹,村民于是立庙奉祀。另有考证指,当时华南正值太平天国之乱,对广东一带影响甚深,大量难民南逃至香港及聚居大坑附近,长老为安定民心便建庙奉祀观音。
传统民俗
每年四个观音诞(分别为农历的二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的十九日)期间,莲花宫内香火鼎盛,而农历正月廿六的观音开库,更吸引近万名善信参与借库,轮候队伍由莲花宫伸延至莲花宫东西街,全日人流不绝于途,场面热闹。
此外,每年中秋节前后的大坑舞火龙乃区内的年度盛事,火龙必在莲花宫内点睛、拜神。插满香枝的火龙在龙珠、天门及云灯等引领下,穿梭大坑浣纱街及区内的大街小巷,街头两旁更挂满彩灯及有锣鼓表演助庆,再加上途人呐喊,情景热闹壮观,这项承传百年的传统习俗,已于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价值
莲花宫除了是港岛区最古老的观音庙外,亦是香港现存七间已评级的观音庙之一。此外,莲花宫呈半八角形的前殿别树一帜,在香港传统中式建筑物中非常罕见。
莲花宫亦与大坑舞火龙关系密切,是大坑社区重要的历史地标建筑物。
保护措施
2010年5月17日,莲花宫被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2014年10月24日,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莲花宫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旅游信息
地址:香港铜锣湾大坑莲花街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七时三十分至下午五时
公共交通:香港地铁天后站B出口,沿铜锣湾道直行约5分钟,再转入莲花宫西街。
最新修订时间:2020-10-24 16: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