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梅特林克
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年8月29日—1949年5月5日),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先后写了20多部剧本,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人物经历
1862年8月29日,梅特林克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市的一个富裕的法语家庭。12岁进入享有比利时作家摇篮美誉的圣一巴比中学读书。
1886年,梅特林克来在根特大学完成法律课程后曾赴法国巴黎参加象征主义文学活动,在这座文艺气息浓厚的城市里,他踏上了诗歌创作之路。
1889年,开始专门从事写作,并于当年发表处女作诗集《暖房》,同年,他的第一部戏剧《玛莱娜公主》(La princesse Maleine)得到《费加罗报》文学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赞赏,从而一夜成名。
1890年,发表剧作《不速之客》(又译《闯入者》),该作品有浓厚的象征主义色彩;同年,发表短剧《群盲》,作品体现了灾难的预兆。
1891年,翻译出版了用弗来芒语写作的神学家罗斯博洛克(1293-1381)的作品《精神婚姻的荣誉》;同年,发表剧本《七公主》。
1892年,凭借《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Pelléas et Mélisande),梅特林克的戏剧创作登上了新的高峰,后来由德彪西改编为歌剧。
1894年,发表剧本《阿拉丁和帕洛密德》,该作品与《佩莱阿斯和梅丽桑德》都体现了爱的力量。
1895年,发表剧本《丁达奇尔之死》是梅特林克的剧集《三部木偶短剧》中的最后一部,另两部为《室内》(Intérieur )和《阿拉丁和帕洛密德》(Alladine et Palomides)。这部极具诗意与抒情性的象征派戏剧作品,讲述了一则关于命运与死亡的寓言。
1896年,发表戏剧《阿格拉凡和赛莉特塞》,这部戏剧有忧郁色彩,同时含有诗的意味;同年,发表散文集《卑微者的财富》,开始摆脱悲观主义,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同年,发表抒情诗集《十二首歌》(1900年改为《十五首歌》)。
1898年,发表散文集《明智和命运》,该作品阐释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1900年,发表散文集《蜜蜂的生活》,一经出版就得到强烈的反响。梅特林克热衷于养蜂,对蜜蜂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他无意写一部科学论著,而是要写一部诗意盎然的作品,成为他对人类境况的哲学研究的延伸。同年,发表剧本《阿丽亚娜和兰胡子》。
1902年,出版短剧《莫纳·娃娜》,该作品结构明晰,不同于以往的朦胧色调。
1903年,发表剧本《乔赛尔》。
1904年,发表散文集《双重花园》。
1907年,发表散文集《花的智慧》,该作品把植物花卉描绘成有智慧和自我意识的存在。
1908年,发表剧作《青鸟》,该作品有童话与诗的色彩。曾被改编成多部电影。
1909年,发表梦幻剧《玛丽·玛格林娜》。
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发表剧本《斯蒂蒙德市长》《生活的盐》。
1919年,发表剧本《圣安东的显灵》,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习俗。同年,创作剧本《斯蒂尔蒙德市长》。
1921年,发表散文集《大秘密》。
1927年,发表散文集《白蚁的生活》。
1930年,发表《蚂蚁的秘密》,在散文集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隐喻与寓言。他从自然界的变化来研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达了他对人类进入更好的生活状况的关心。
1932年,被比利时国王封为伯爵;同年,发表长篇散文《玻璃蜘蛛》。
1937年,发表散文集《面对上帝》。
1939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逃亡美国。晚年的主要剧作《冉·达克》写于1945年。
1947年返回欧洲,1949年5月5日,病逝于法国的尼斯。
个人生活
家庭
莫里斯·梅特林克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市的一个公证人家里,母亲来自弗拉芒家族,父亲则来自天主教家族,家庭富裕。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喜欢与父亲一同打理园艺、养蜜蜂,并且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这些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深远影响。但其父亲希望他当一名律师,于是梅特林克早年学习法律。
婚恋
1895年,莫里斯·梅特林克结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法国女演员乔热特·勒布朗。
个人作品
创作特点
“静态戏剧”理论
梅特林克戏剧创作的早期,提出过一种“静态戏剧”理论,他早期的几个独幕剧特别明显地体现了“静态戏剧”的特征:以画面感和氛围取胜,而不是靠故事情节,例如《盲人》《闯入者》《室内》等。
《闯入者》是一部独幕剧,写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躺在家里,他的亲人们守护在身边,通过室内烛光的摇曳、钟表的滴答声、屋外风穿过树叶由远而近的飒飒声,给人造成死神降临之感。
另一部独幕剧《室内》写一个人去向一户人家报告他们的孩子溺死湖中的噩耗,从窗户里看到室内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不忍打破这家人的欢乐,就站在人家屋檐下冻成了冰雕。
而梅特林克最著名的一部象征主义戏剧是创作于1890年的独幕剧《盲人》,这也是他的“静态戏剧”的一个范本。《盲人》是一幅凝滞不动的阴惨惨的画面:北方一座古老的森林,大海边,孤岛旁,一片愁云惨雾,乌云密布,风吹落叶,飘着雪花,时间越来越晚,天气越来越冷。十二个盲人男女坐在石头或枯叶上,等待他们的领路人回来带他们回收容所,而他们等待的那位面容苍老的教士坐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仿佛已经石化。盲人们谁也不认识谁,互相之间只能靠声音来辨别甲乙丙丁,这其中有一个疯女人抱着她那已死的孩子,不停地发出哭声。他们不停地说话,分明也是为了克服恐惧。只有一个年轻的盲女孩,她的音容给这个凄惨的画面带来一丝丝亮色,而她靠嗅觉发现的那一朵给人一线希望之感的阿福花,也被另一个粗暴盲人恶意地踩碎了。碎叶上的脚步声让他们更加恐惧,一条来自收容所的狗来到这来,把盲人们带到了那位始终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教士身边,他们这才发现他们的领路人早已经冰冷僵硬了。这是一幅孤立无援的人类困于茫茫宇宙中找不到归处的画面。这是一场荒诞派戏剧诞生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演。这部剧本在戏剧史上,真可算是从古典派到现代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渡,或者说,《盲人》就是一部具象的荒诞派戏剧。
象征手法
梅特林克写了《盲人》20年后,又写了那个美丽的童话《青鸟》。
在《青鸟》中,象征手法不仅体现在将抽象的无形的事物按其特征赋予生命和个性;更在于通过释放这些动植物、物质、天体自然、观念、体验、情感等宇宙间一切有生无生的事物的灵魂,令他们与人类对话,构造具有浓厚象征意味的情境,从而令青鸟这一主导意象的象征意味层层体现,暗合掩藏在童话故事深层的意义。
①从剧中仙女和兄妹俩的对白中读者知道青鸟最初定义:必须找到青鸟才能幸福。显然,青鸟象征着令人幸福的某种东西,它真义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要通过艰难的寻找才能获得,跟随兄妹俩,我们读者也踏上了寻找青鸟的未知旅程。
②也就是说,青鸟代表着大自然的秘密,如果找到了青鸟,人类就能征服自然万物,而自然万物也就成为人类的奴隶,为了避免这样的悲惨命运,山毛棒让兔子敲起了鼓,召集这一带的主要动物来商讨对策,在等待动物的时候,这些在场的各种树就义愤填膺地展开了对人类暴行的声讨。
梅特林克通过戏剧的方式提醒我们,人类只有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并尽可能提升自己内在的精神追求,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
获奖记录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920年,莫里斯·梅特林克被阿尔伯特国王任命为比利时皇家法语和文学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2000年,莫里斯·梅特林克作品《青鸟》,被法国媒体评为“影响法国的五十本书”。
人物影响
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戏剧,对后人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些重要作品分别被欧洲的大艺术家改编成歌剧或舞剧,广为流传。对后来荒诞派戏剧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剧作家和散文家。
人物评价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而且充满诗意的奇想。这些作品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
梅特林克的文学作品巧妙地展示了人类内心的潜意识,并以无比的信心和古典的高雅加以表现。他的作品空灵飘逸、充满诗意的奇想和深刻的启示打动了读者的心弦。(翻译家宋韵声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01:4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