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建筑印度莫卧儿王朝时代(1526~1858)的
伊斯兰建筑,集中分布于莫卧儿帝国都城德里、阿格拉与陪都
拉合尔(今属巴基斯坦)等地。
建筑简介
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城堡、宫殿、清真寺、陵墓等,一般以尖拱门、 尖塔、 大圆顶穹窿、小圆顶凉亭等建筑构件的组合为特征。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印度特产的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这使莫卧儿建筑堂皇的外观与坚固的程度都超过中亚的彩釉瓷砖建筑。建筑风格主要吸收了
波斯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同时融合了印度传统建筑的因素,形成了一种既简洁明快又装饰富丽的莫卧儿风格,代表着
印度伊斯兰教美术的最大成就。
草创时期
莫卧儿王朝的开国皇帝巴布尔(1526~1531在位)和第2代皇帝胡马雍(1531~1556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草创时期。这两代皇帝戎马倥偬,建筑较少。1526年巴布尔在旁遮普的巴尼伯德和德里东部的桑珀尔所建的清真寺,明显带有波斯、土耳其的影响。胡马雍曾在德里附近修建城堡,现已荡然无存。胡马雍时代篡位的
舍尔沙的陵墓(1540)建于比哈尔的萨萨拉姆,是莫卧儿建筑走向混合风格的起点。
兴盛时期
莫卧儿王朝的实际缔造者第3代皇帝
阿克巴(1556~1605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兴盛时期。阿克巴是雄才大略的开明君主,热衷于建筑,他推行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文化融合的政策,此期的建筑便是伊斯兰建筑与印度传统建筑融合的产物。
莫卧充王朝建筑材料以红砂石为主。建筑风格雄浑崇高、刚健粗豪,富有巨人的气魄和男性的壮美。德里附近雄伟的
胡马雍陵(1565)是莫卧儿建筑的里程碑。胡马雍陵沿袭波斯清真寺格局的八角形平面设计和双重圆顶结构,提供了泰姬陵的雏形。1565年阿克巴开始兴建莫卧儿都城
阿格拉城堡,因城墙以红砂石筑造亦称红堡。城堡内共建有500余座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式的红砂石宫阙楼阁,现存的德里门和贾汗吉尔宫显示出阿克巴时代雄奇的混合风格。阿克巴兴修的拉合尔城堡(1575)和阿拉哈巴德城堡(1583)也类似阿格拉城堡。阿格拉附近的法特普尔西克里城堡(1570~1586)是阿克巴建的莫卧儿新都城(后因缺水而废弃),被公认为伊斯兰建筑与印度传统建筑融合的最佳范例。城堡南侧的贾米清真寺设计仿照麦加的圣寺。清真寺庭院正面巍峨的凯旋门──布兰德门拔,开启了莫卧儿建筑的一代雄风。城堡内部的五层宫(突厥苏丹宫)、枢密殿等宫殿,杂糅着波斯、土耳其的伊斯兰建筑与印度传统的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建筑的因素。圣者萨利姆·希什蒂的大理石陵墓甚至雕有中国式的屋檐斗拱。
过渡时期
第4代皇帝贾汗吉尔(1605~1627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过渡时期。贾汗吉尔迷恋细密画远甚于建筑。此期的建筑虽比前代逊色,却也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建筑材料逐渐从红砂石转变为白色大理石。建筑风格逐渐从前代的雄浑崇高趋向于后代的典雅优美。阿格拉附近悉坎德拉的阿克巴陵(1605~1613)虽不及胡马雍陵雄伟,但依然保持着阿克巴时代的刚健遗风。红砂石与白色大理石镶砌的优美高大的墓门透露出风格演变的迹象。阿格拉近郊贾汗季的岳父伊蒂马德·道拉之墓(1626),是从前代的崇高风格向后代的优美风格过渡的重要环节。白色大理石墓室两侧的透雕花窗配殿和塔亭有如镂空的象牙雕刻,成为泰姬陵的直接先导。皇后奴尔·贾汗在拉合尔郊外督造的贾汗吉尔陵(1627)花园十分幽美。
黄金时代
阿克巴陵大门
第5代皇帝沙·贾汗(1627~1658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黄金时代。沙·贾汗审美趣味高雅精致,酷爱建筑,在阿格拉、德里、
拉合尔、
喀布尔、克什米尔、阿杰梅尔、艾哈迈达巴德等地大事营造宫馆苑囿,穷极壮丽,共耗资数亿卢比。建筑材料以白色大理石为主。建筑风格已从阿克巴时代男性式的雄浑崇高演变为女性式的典雅优美,基调清纯洗练、雍容华贵,臻于完美和谐的理想境界。1627年沙·贾汗开始改建增修阿格拉城堡的宫殿,大量拆除旧有的红砂石建筑,代之以白色大理石的楼台凉亭,并镶嵌金银宝石花纹,代表作有勤政殿、枢密殿、素馨楼、彩宫(镜宫)等,纯白大理石的
珍珠清真寺尤为清新淡雅。1638年沙·贾汗迁都德里,开始兴修
德里红堡(1638~1648)。德里红堡的城墙以红砂石筑造,宫殿多系白色大理石结构,勤政殿、枢密殿、彩宫、后宫、八角塔、喷泉浴室等与阿格拉的宫殿同样华美,枢密殿镶金嵌玉的连拱门柱廊和墙壁天花板格外富丽堂皇,殿中央的大理石高台上曾安置镶满红宝石、翡翠、珍珠、钻石的
孔雀宝座,价值2亿卢比。沙·贾汗建的德里贾米清真寺(1644~1658)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中庭110米见方,西侧礼拜堂屋顶有3个白色大理石圆顶,两端耸立的尖塔高达43米,规模宏伟,装饰豪华。沙·贾汗还扩建了拉合尔城堡,在拉合尔修建了瓦兹尔汗清真寺(1634)、沙利马尔庭园(1637)等著名建筑。沙·贾汗时代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阿格拉郊外的泰姬陵(1631~1653)。泰姬陵标志着莫卧儿建筑艺术的顶点。
衰落时期
第6代皇帝
奥朗则布(1658~1707在位)时代是莫卧儿建筑的衰落时期。奥朗则布狂热信奉伊斯兰教,排斥异教,漠视艺术,建筑既少且差,风格简素而刻板,流于模仿。奥朗则布在德里红堡内修建的珍珠清真寺(1662)尚不失前代的优美格调。拉合尔的
巴德夏希清真寺(1658~1674)是奥朗则布时代最壮观的建筑,设计却毫无创新。奥朗则布在德干的奥朗伽巴德为他的皇后修建的拉比亚·伊·道兰陵(1678),设计显然受泰姬陵的启示,但缺乏泰姬陵的宏大规模与华丽装潢。奥朗则布以后莫卧儿王朝日趋瓦解,莫卧儿建筑也日渐销歇。
代表性建筑
泰姬陵
是世界闻名的印度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它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郊。泰姬陵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它始建于1631年,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历时22年才完成。陵墓的四周砌有长576米、宽293米的红砂石围墙,陵园占地17万平方米,其中间有一个十字形水池,中心为喷泉。从陵园大门到陵墓,有一条用红石铺成的直长甬道,甬道尽头就是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的陵墓。
陵墓建筑在一座7米高、95米长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寝宫居中,四周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圆塔。寝宫高74米,上部为一高耸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宫内墙上,珠宝镶成繁花佳卉,光彩照人。寝宫分五间宫室,中央宫室里置有泰姬和沙贾汗的大理石墓冢。陵墓的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相同的清真寺翼殿,用红砂石筑成。
泰姬陵建筑的艺术水平很高,集中了印度、中东及波斯的艺术特点。整座建筑体形雄浑高雅,轮廓简洁明丽。由于它坐落在具有一片常绿的树木和草坪的陵园内,在碧空和草坪之间,洁白光亮的陵墓更显得肃穆、端庄、典雅。
巴德夏希大清真寺
位于拉合尔古城外,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此寺建于 300 多年前的莫卧儿王朝时期,是莫卧儿王朝后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用了 3 年时间才建成。清真寺门前是一片广阔的草坪,隔一条马路就是瑰丽的“拉合尔古堡”。右侧是用大理石建成的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伊克巴尔的陵墓,寺院的高大围墙由红砂岩砌成,周围有 4 座耸立的宣礼塔。登上 22 级台阶,进入院内,是一个由水泥方砖铺成的广场,这个南北长160 米,东西宽159 米的正方形大广场,可同时容纳 10 万穆斯林作祈祷。每年伊斯兰教的 3 大节日,拉合尔的穆斯林都到这里来,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为最盛,寺外的草坪上也都站满祈祷的人。
广场中央是一个由大理石砌成的 16 米见方的喷水池,早年是供穆斯林进入寺堂前进行斋戒沐浴的“泉水井”,即洗礼钵,成了美化寺院的装饰品。莫卧儿式建筑风格的礼拜寺在广场西侧,是整个清真寺的主体建筑,墙、柱全用雕有各种花纹图案的大理石砌成,建筑宏伟。礼拜寺顶上3个巨大白色圆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同围墙四周 4 座高达 40 多米的宣礼塔形成一体,为整个清真寺增添了辉煌而又神秘的色彩。这些轮廓鲜明的圆顶和修长的宣礼塔,正体现了莫卧儿王朝的建筑风格,也是清真寺的主要标志。礼拜堂内,地上铺着地毯,顶上镌刻着各种花纹和涂上金粉的古兰经经文,光彩夺目。墙上的瓷嵌饰带,间以涂上金粉的古兰经经文,显出浓厚的波斯和莫卧儿风格。周围的壁龛结构,别具匠心。更为令人惊叹不止的是寺内所珍藏的用黄金丝绣成的 30 卷阿拉伯文《
古兰经》。那些细如头发用黄金做成的丝,把像小蝌蚪一样的阿拉伯经文,从右至左绣在天蓝色的锦缎上,从 1966 年到 1976 年用了整整 10 年的时间,花费 24 万卢比,一针一线,细致精美,巧夺天工,是一件世所罕见的艺术珍品。
胡马雍陵
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东南郊亚穆河畔。1993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胡马雍陵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胡马雍陵四壁有分两层排列的小拱门,中央有优雅的圆形白色大理石圆顶,圆顶中央竖直着一座黄色金属小尖塔,光芒四射。
胡马雍陵是莫卧儿帝国第二代帝王胡马雍及其妃子的陵墓,1562年由胡马雍的遗孀哈米达巴努主持建造,历时9年方全部竣工,为莫卧儿王朝陵墓之最。印度的建筑在莫卧儿帝国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18世纪以前这个帝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在他们身后留下了若干出色的大型建筑,可以说除了莫卧儿帝国的第六代统治者奥朗则布外,所有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统治者都是伟大的建筑师。胡马雍即位后,曾一度被阿富汗人击败而流亡波斯,后借助波斯人的力量得以复位,因而,当时印度无论从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宗教文化等方面,均受到波斯的明显影响。随着伊斯兰王朝在印度建立,
伊斯兰教建筑也开始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