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莫(拼音:mò,mù)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太阳落在草木之中,是“暮”的本字,本义即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引申之则可指晚、一年将尽、时间将尽等,读mù。“莫”又被借用于否定性不定代词用,表示没有哪样东西、没有谁,又借作否定副词用,表示不、不要之义;也表示揣测或反问,读mò。
字源解说
会意字。甲骨文(图2、3)的“莫”,中间是太阳(日),周围是屮(指草),表示太阳西下,落在草木之中,天色已经晚了。“莫”的本义指太阳将近落山的时候,为“日暮”之“”之本字。也有的文字上部是艸(草),下面是太阳(图4)。古文字从木从屮每不别,故有甲骨文“莫”字从四木(图1)。西周及后世文字承袭甲骨文从四屮的写法。汉代文字中“莫”字下部所从之二“屮”隶变为“大”,为今天楷书所本。
从上面的字形分析,不难看出“莫”这个字的本义是表示日落。《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中记载有:“不夙则莫。”这里的“莫”与“夙”同时出现,“夙”表示“早”,而“莫”相应就是表示“晚”了,是日落的时候。“莫”在古文中被借用作表示否定的副词,例如《国语·鲁语下》中所记录的:“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以及“莫须有”“莫愁”等说法,其中的“莫”都表示否定。于是后来就在“莫”的下面加了一个“日”字专门用来表示太阳落山的时间,即“暮”。这是一个形声字,“莫”表示读音,而“日”表示意义。因此现代汉语中常见到的就是“日暮”这样的写法。由于读音相近,“莫”还曾被多方借用。如借为“幕”表示帐篷,借为“谟”表示谋划,借为“膜”表示动物体内薄膜组织,借为“寞”表示寂寞。
详细解释
(以上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一】【茻部】莫故切(mù)又慕各切(mò)
日且冥①也。从日在茻中。
【译文】莫,太阳将要没落。由“日”在“茻”中会意。
【注释】①且冥:且,将。冥,指落下。
说文解字注
“日且冥也。”注:且冥者,将冥也。木部曰:杳者,冥也。夕部曰:夕,莫也。引伸之义为有无之无。
“从日在茻中。”注:会意。
“茻亦声。”注:此於双声求之。莫故切。又慕各切。五部。
广韵
慕各切,入铎明 ‖莫声铎部(mò)
莫,无也。定也。《说文》本模故切,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茻音莽。又州名,开元十三年改鄚州去邑。亦姓,楚莫敖之后。又虏复姓,五氏。《西秦録》有左卫将军莫者羖羝,南凉州刺史莫侯悌眷。後魏末有乱扣莫折念生。又有莫舆氏、莫卢氏。又虏三字姓,周太祖赐广宁杨纂姓莫胡卢氏。慕各切。十六。
校释:日且冥,原作“日旦冥”,据钜宋本、黎本、元泰定本及《说文》改。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莫
古文:𦮅、䒬、𦱴。
《唐韵》慕各切。《集韵》《正韵》末各切,竝音寞。《韵会》:无也,勿也,不可也。《易·系辞》: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又定也。《诗·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又谋也。《诗·小雅》: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又《博雅》:强也。《论语》:文莫吾犹人也。《晋书》:欒肇《论语驳》曰:燕齐谓勉强为文莫。扬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劳而相勉谓之侔莫。《淮南子·谬称训》:犹未之莫与。注:莫,勉之也。
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铁。
又《博雅》莫莫,茂也。《诗·周南》:维叶莫莫。注:莫莫,茂密之貌。
又《庄子·逍遥游》:广莫之野。注:莫,大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即幕氏省文。汉有富人莫氏,见《游侠传》。唐有比部员外郎莫藏用。
又《史记·夏本纪注》:五湖之一有莫湖。
又与瘼通。《诗·小雅》:莫此下民。
又与幕通。《史记·李广传》: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又《说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又菜也。《诗·魏风》:彼汾沮洳,言采其莫。注:音暮。陆玑疏: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今人缫以取茧绪。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乾绛,河、汾之闲谓之莫。
又通膜。《礼·内则》:去其皽。注:皽谓皮肉之上魄莫也。
又《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淸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又《唐韵古音》:平声,音谟。《汉书》注引《诗》圣人莫之作谟。 《直音》:作𦱤。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艹”3画,首笔是长横。❷“艹”“大”宽,“曰”窄。❸“艹”,居上居中。❹“曰”,中间短横在横中线。❺“大”,横笔长,撇、捺收笔持平。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音韵集成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上中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23:51
目录
概述
字源解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