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三中学,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 始建于1906年, 位于城厢区梅山山麓,学校东依东园路,西临莆田学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建设具有现代化建筑风格,简约秀美,景色宜人,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立“以人为本,以质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坚持“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办学思想,明确“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贯彻落实“坚韧、笃学、诚信、责任”的校训。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宜人,教育区、运动区和生活区错落有致。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电教楼、办公楼、食堂、体育场等教育设施齐全。
学校简介
优越的教育环境
福建莆田第三中学本来位于莆田
涵江区 新县镇广宫村, 2008年迁址莆田城厢区。清末民国时期,涵江区 乡人陈国清(清朝举人)、陈捷标(清朝举人)、陈圣经(清朝秀才)等人,于1906年(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发起创办 广山两等小学堂(涵江区),利用
步云书院和一座民房,修建为校舍。莆田三中,莆田第三中学,福建莆田第三中学。 2004年7月, 成立了莆田五中分校, 2008年,莆田五中分校设立为完中,并冠名为福建莆田第三中学。创校于1906年, 1953年3月,
莆田县 把莆田县广山初级中学改为莆田第三中学。
1959年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创建。1969年乡镇公社革委会把莆田三中改称
新县中学,并呈报县革委会开设高中班, 改学制三、三年制为二、二年制。 1977年恢复莆三中校名。1986年莆三中为山区重点唯一的
完全中学。 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和莆田三中该校的部分在新县合并成为莆田 新县中学。 莆田三中分别发展为莆田三中和莆田新县中学。 莆田第三中学位于城厢区梅山山麓,是一所省二级达标学校。学校东依东园路,西临福建 莆田学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建设具有现代化建筑风格,简约秀美,景色宜人,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教育理念
学校继往开来,坚持正确的
办学方向,确立“以人为本,以质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坚持“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办学思想,明确“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贯彻落实“坚韧、笃学、诚信、责任”的校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素质特点,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主,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巩固办学成果,学校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进行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持续走上新台阶。
办学条件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宜人,教育区、运动区和生活区错落有致。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电教楼、办公楼、食堂、体育场等教育设施齐全。学校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校园网站、多媒体教室、功能室、教师笔记本电脑等各项设备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校园教学网络系统、
智能广播系统以及数字监控系统,构建了先进的
数字化校园,为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师资力量
学校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抓手,狠抓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建设,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200人,均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其中中、高级教师86人,本科19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近年来,学校坚持“名师”培养工程,全面实施教师素质优化方案,教师业务水平迅速提升,涌现出省级学科带头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名师36名。近年来,有37人次教师获区级以上个人先进表彰;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技能竞赛有126人次获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成果比赛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
学校文化
学校实施“文化立校”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
国学经典诵读、书香校园活动、文明班级和宿舍评比、体育节、兴趣小组、班级文化建设月、校园十佳歌手赛、青春献祖国诗歌吟诵、学生手抄报及黑板报专刊评比活动等各类文化发展的平台,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温馨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自我超越。
教育成果
学校深化课程改革,上下齐心协力,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2011年,中考学生上一级达标线人数逐年增加,高考本科上线比2010年增长了28%。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层次逐年提高,近年来,有266人次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有45人次学生被评为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0个班级被评为区级以上先进班集体。2011学年有120名同学获得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学校也先后被评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市文明学校、市素质教育合格校、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青年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市校务公开示范单位、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级绿化学校、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等多项集体荣誉;被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等单位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称号;被福建省教育杂志社、福建省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聘为《福建教育》(德育)理事会理事单位;被市数学学会授予常务理事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已逐步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同行的好评、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信赖。
现任领导
副校长:何元宾(试用期一年)
所获荣誉
2022年5月,莆田市第三中学团委荣获2021年度“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历史发展
福建莆田第三中学本来位于莆田
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2008年迁址莆田城厢区。莆田三中,莆田第三中学,福建莆田第三中学。2004年7月, 成立了莆田五中分校,2008年,莆田五中分校设立为完中,并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1953年3月,县政府定名莆田第三中学。1959年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创建。1969年乡镇公社革委会把莆田三中改称
新县中学,并呈报县革委会开设高中班,改学制三、三制为二、二制。 1977年恢复莆三中校名。1986年莆三中为山区重点唯一的
完全中学。 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和莆田三中该校的部分在新县合并成为莆田新县中学。 莆田三中分别发展为莆田三中和莆田新县中学。
清末民国时
涵江区 乡人陈国清(清朝举人)、陈捷标(清朝举人)、陈圣经(清朝秀才)等人,于1906年(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发起创办 广山两等小学堂(涵江区),利用
步云书院和一座民房,修建为校舍。公推陈国清任堂长。余祖颐(号肃期,清朝秀才)任监督,胡汶霖(号雨苍,清朝秀才)任舍监。辛亥革命后,后经县府派员视察,选符合条件,才于1921年把广山两等小学堂改为莆田公立广山模范小学校。 拨款修建校舍,学制由八年改为六年,委派胡汶霖(雨苍)任校长,教员有陈翼卿(福建法政学校毕业)、黄万年(福建法政学校毕业)等。 1921年至1928年间,萑苻满地,学校濒于停办, 后由陈捷标(清
举人)组织民团,保卫家乡,学校才得勉强维持正常教学秩序。 到了1929年9月,莆田县教育局批准把公立广山模范小学改为县立广山小学校。1931年至1932年,两届毕业生参加全县会考,成绩列入乙等第一名。1929年涵江大暴动,校友陈天章(莆田县农村苏维埃政权第一个
党支部书记)、蔡文焕发动学生、发动工农,游行示威,张贴革命标语,掀起反霸(反恶霸范少京)高潮。广山小学师生在这次革命斗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抗日战 争(1937年)开始,日 本轰炸沿海地区, 莆一中迁往广宫上课。 涵江山区一时成为莆田文化中心。莆一中在山区上课的时间虽然不长,山区群众却受了前所未有的熏陶,对学习的要求日趋迫切。1941年3月,省教育厅批准改设
莆田县私立广山初级中学,招收第一届学生80人,分甲乙两班上课。
新民主革命末期
新民主革命时期,广业是游击区,游击区都设在广宫乡。1949年正月,大洋闽中游击司令部派曾广碧把原设在新县的大队部迁设在广山中学,配合广宫区部筹粮支前,准备迎接解放,游击队陈蒲川同志指导区书记陈国双、区干陈海瑞、支部陈国珠与学校联系,负责刻印革命传单,发动学生宣传,鼓励参加革命等工作。1949年3月,伪莆田保安队勾结庄边伪警察所,召集伪军,分三路围攻广宫游击区部和游击大队部,游击队主力抵抗不住,暂时撤出广宫乡,广山中学横遭伪军蹂躏,校舍、课桌、教具都被破坏,遭厄之后,学校濒于停顿状态。1949年9月又开始上课
社会建设时期
莆田第三中学,历史久远,培育了不少革命和科技人才,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谱写辉煌的校史。
1950年下半年,蒲川同志当
莆田县农会主席,仍兼广山中学董事长(至53年3月接办止), 1953年3月,县政府派于运海科长来校办理接办手续,并宣布广山中学改为莆田第三中学。 解放后,学生数逐年激增,西天尾、梧塘、萩芦等地的学生都来就学,同时有“49考50”的美誉(一班50人,一个没毕业作为同等学生去投考,结果也被录取),新建、扩建校舍十多座,教学设备也日臻完善,在陈端勇、陈长城校长任内,新增建了“红专楼”一座共8间,平房7间,还有体育室、教师膳厅、礼堂、宿舍等。 1959年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创建。
1966年起,莆三中连续三年没招收新生,1967年3月,图书馆、办公楼(即呈报立案的那一大座楼房)横遭火厄,化为灰烬, 1969年乡镇 公社革委会把莆田三中 改称
新县中学,并呈报县革委会开设高中班,改学制三、三年制为二、二年制。 1977年恢复莆三中校名。1979—1980年四联校(莆三中、大洋、庄边、白沙山区四所中学的高二毕业生)集中莆三中进行教学,1981年在党的“调整、改革、巩固、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县地上级领导到校考察,1986年莆三中为山区重点唯一的
完全中 学。
1957年,时任莆田县委书记 赵永福就送儿子赵瑞云到莆三中读书,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972年,教育回潮时,学生数达一千五百多人,莆田县旁边的的
福 清、
仙 游、
永泰、福州(莆田籍学生)等地的农民子弟均慕名来校就读。莆田新县农业中学和莆田三中该校的部分在新县合并成为莆田
新县中学。
莆田三中分别发展为莆田三中和莆田新县中学。 2004年7月, 成立了莆田五中分校,
2008年5月5日,莆田政府发文同意莆田五中分校设立为完中,并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
学校并立
莆田五中分校(原来的莆田三中在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
2008年5月5日,莆田发文(莆政综[2008]73号)同意莆田五中分校正式设立为完中,并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莆田五中分校自2004年筹建普通中学以来,在城厢区的关心指导下,积极调动有利因素,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工作和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经有关部门考察调研,认为在莆田五中分校设立普通完全中学的办学条件已经成熟。莆田第三中学的设立,成为市区唯一的一所普通完中,缓解了我市普通高中资源的不足, 缓解了市区内几所达标校高中的招生压力。 莆田第三中学表示在冠名之后,将加强校舍、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把学校建成省级达标学校,更好地为我市教育事业做贡献。
5月28日,莆田五中分校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金钵、副市长张丽冰出席仪式,并为莆田第三中学揭牌。
揭牌仪式上,副市长张丽冰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莆田第三中学的冠名表示热烈的祝贺,张丽冰说,莆田第三中学的冠名这是对城厢教育工作的肯定,对莆田五中分校几年来工作的肯定,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工作要优先发展,要切实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科技的要求。
莆田三中创办于1906年,最初校名为广山两等小学堂,1921年改名为莆田公立广山模范小学,1941年3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改名设立莆田县广山初级中学,
1953年3月,学校又改名为莆田第三中学.这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曾经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谱写了光辉的校史.
后来不知为何原因沉沦(暂缺资料可查)。
1978年后,
莆田一中到
莆田十九中惟独莆田三中是空白。直到08年才被外人提起。
2008年经莆田发文同意莆田五中分校正式设立为完中,并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28日上午,莆田五中分校隆重举行冠名莆田第三中学揭牌仪式。
莆田的教育踏上新里程,实现新跨越.莆田五中分校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标志着这所学校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体师生信心倍增,在新的起点上,传承历史,奋发有为,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要求,为早日实现城区品牌达标学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