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进展》创刊于1959年,是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药科大学主办、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等协办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
办刊历史
1959年,《南药译丛》创刊。
1987年,该刊改名为《药学进展》。
1999年,该刊由季刊变为双月刊。
2004年,该刊改为月刊出版。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药学进展》主要有综述与专论、实验与研究、交流沙龙、专家笔谈、药事论坛、信息广角等栏目。
2004年,该刊在保持原有特色栏目的基础上,对其他栏目进行一些调整。“综述与专论”栏目仍以登载反映世界药学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药学研究理论和技术、对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综述类文章为特色。“实验与研究”和“交流沙龙”栏目则刊登各类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及与药物研发、应用、生产、管理、资料查询等有关的经验总结和报告““信息广角”介绍中国国内外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动态。“专家笔谈”邀请医药领域的专家从各个角度评述医药热点问题“药事论坛”是为对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医药界人士提供的进行讨论和商榷的平台。
《药学进展》与世界领先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携手合作,每期独家刊载汤森路透享有著作权的白皮书和 《制药事务》系列报告,包括药物全球概览、药业新观察、个性化药物专题、孤儿药专题及焦点等,帮助药物研发一线的人员获得全面、可靠、及时、延续和深度的 前沿科研信息,从而在研发早期做出正确决策。
该刊服务于广大从事医药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及临床工作的人士,是一本提供新药研发动态、学科发展趋势、临床药学应用、药事法规政策等领域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信息的期刊。
人员编制
据2019年7月药学进展编辑部官网显示,《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有青年编委14人、编委139人。
学术交流
2014年5月27日,由《药学进展》编辑部等部门共同合作举办的首届企业文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在经管文楼报告厅举行。
2014年6月11日,由中国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和中国药学会学术部共同主办的“提高药学期刊的引导力、策划力、传播力、影响力——《药学进展》发展研讨会”在中国药科大学召开,参加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国药学会学术部部长王爱国、中国药科大学廖清江主编等,会议由期刊编辑部主任郑晓南主持。
2018年6月19日—21日,由《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江苏省医健产业联盟主办的第四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9年7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药学进展》共出版文献6169篇。
据2019年7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药学进展》共载文2615篇。
收录情况
影响因子
据2019年7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药学进展》总被下载1097545次、总被引22247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06、(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83。
据2019年7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药学进展》被引量为11673次、下载量为116438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6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240名,在药学类刊(72种)中排第57名。
荣誉表彰
该刊曾获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信息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文化传统
办刊思想
《药学进展》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为宗旨,全面报道医药科研创新链、学科链、技术链、产业链的中国国内外研究前沿与进展,为协同创新搭建平台。
投稿须知
文题: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中英文题名应相互对应。
作者: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人), 仅限在选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具体研究工作和撰写文稿等方面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能解答文中问题者。为本文提供帮助的其他人可写在致谢项 下。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应写至二级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需提供作者名的汉语拼音(姓氏拼音字母全部采用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 和作者单位的英译名称。
摘要:综述类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应根据文中内容提炼,字数在100~300字以内。研究论文的中、英文摘要一般要求采用结构式摘要。明确列出四个要素,即“目的”(Objective):研究目的和涉及范围;“方法”(Methods):所用的原理、条件、材料、工艺、手段等;“结果”(Results):实验、研究的结果和数据等;“结论”(Conclusion):结果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其中,“方法”和“结果”部分的内容应较为详细,应尽可能标示出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数据。中英文摘要应相互对应。中文摘要字数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字数可适当增加。
关键词:一般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相互对应。
引言:概述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背景,明确指出本文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一般不超过300字。
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应说明来源、品种和批号,药品、试剂应说明来源、规格和批号,仪器应说明来源和型号。
方法:尽可能简单明了,但应便于他人重复实验。一般方法可引文献,有改进的应突出改进之处,创新的方法应详述。
讨论:重点叙述新发现及本文的结果与观点。应交代本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及实验条件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标题:正文中标题层次应尽量减少,一般不超过3级。
图表和化学结构式:文中图表和化学结构式均应按出现先后标示序号,并需用中、英文双语标示图题和表题。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不用图表。同一数据不要同时用图和表表示。表采用“三线式”,不用斜线和竖线。图中坐标的量和单位符号标于坐标轴外侧。照片要清晰。化学结构式最好能采用ISIS Draw软件绘制,结构式中元素符号字母请统一使用Times New Romman字体。
数字:凡是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不应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且同一实验采集的数据有效位数应相同。平均数应写出标准差(x±s)。百分数范围例如“20%~30%”不能写成“20~30%”。
时间:请勿使用“今年”、“明年”、“上周”等模糊概念表示时间,年份应写全4位阿拉伯数字,如“1999年”不得写作“99年”。
单位和量: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如浓度单位为“mol·L”,质量单位为“kg”,磁场强度单位用“A·m”等。量的符号一律采用斜体,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用正体。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min,c/(mol·L)。
部分英文字母的特殊格式:注意文中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在公式或文字中,下列外文字母须用斜体。
1)统计学符号,如:样本均数(x),样本量(n),标准差(s),t检验;
2)量符号,如面积(A),质量(m),密度(ρ),电流(I);
3)化合物旋光性、构型、取代基位置等符号,如左旋(l),外消旋(dl);R和S构型;indoly-N-acetylglucosamanide;
4)函数变量,如f(x)。
代号和缩写:一般情况下,缩写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全称。某些情况下可直接使用国际代号和缩写,例如:“1秒”写为“1 s”,“2分钟”写为“2 min”,“3小时”写为“3 h”,“4天”写为“4 d”,“第4天”写为“d4”,“相对标准偏差”写为“RSD”,“静脉注射”写为“iv”,“肌肉注射”写为“im”,“腹腔注射”写为“ip”,“皮下注射”写为“sc”,“灌胃”写为“ig”,“口服”写为“po”,“每日1次”写为“qd”,“每日2次”写为“bid”,“每日3次”写为“tid”。
药名:药名应采用“国际非专用药名(通用名)”,并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一书为准。缩写词或外文药名译成中文时应在第一次出现时标注其外文名全称。
参考文献: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请依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中的规则。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请勿引用待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勿转引文献或引用文摘。综述类文章数量应不少于25篇,且其中近3年内公开发表文章数量应占2/3以上。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内按论文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2]、[3-5],标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
为利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库准确检索与统计,须用文献类型标识标注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